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也是《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从搜奇访胜到探求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游圣”徐霞客带着一根手杖,一副行囊,见山必登,遇川必访,在祖国的山川河海留下了他的足迹徐霞客个人简介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受父亲徐有勉的影响,少年时期的徐霞客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30多年间3次出行,徐霞客游历了多座名山奇山,30多条大江大河,多座城市,多个岩洞溶洞,他的游历日记被后人编纂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故居晴山堂徐霞客不仅是旅行家、文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溯江源浩浩汤汤的长江水流经家乡江阴,“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激起了徐霞客一探长江源头的好奇心。当时,被列为儒家经典的《尚书·禹贡》中记载称“岷山导江”,认为长江源于岷山。但徐霞客并不迷信典籍,他凭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后,终于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的上游。探岩溶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徐霞客在游历中对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岩溶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徐霞客是世界上对岩溶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并作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相比西方学者早了一百多年。《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内容为后人留下了详实宝贵的资料,开创了洞穴学研究的先河。▲《徐霞客游记》梁启超说,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当以《徐霞客游记》为第一部。前行无路可走,他就想办法开辟出一条新路,“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没有精准的测量仪器,他就用脚步丈量,所到之处“峰峰手摩足抉”;幽深秘境无人敢入,他就与随从持火把匍匐探洞,其中胜景“余所见洞,俱莫能及”。▲地图资料来源:《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褚绍唐主编,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崇祯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返回鸡足山修志,长期野外积劳压垮了他的身体,徐霞客双脚浮肿,行走艰难,病痛并没有让他中断科考工作,他反而愈挫愈勇,以科学家的细致与毅力在病榻上坚持编纂,完成了鸡足山的第一部志书《鸡足山志》,被云南丽江土司木增派人送回江阴老家,到家后的徐霞客两足俱废,卧床一年后溘然长逝,享年54岁。▲《徐霞客在丽江》纪录片画面半生行路,他用脚步丈量,文字记录,他用笔墨求真,回顾徐霞客的足迹,虽然他没有现代的地理学知识,但是他对所观察事物的综合分析和古今联系的思考方式对山脉、水源、地质、地貌的考察和研究远远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人,此一生,已胜人间千百生。多年前,徐霞客带着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无畏精神走上了科考之旅。多年后,徐霞客的科学精神依然在江阴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再只有徐霞客踽踽前行的身影,以这位科学先驱的名号命名的“霞客湾科学城”即将拔地而起。作为“南征”的核心内容,霞客湾科学城建设旨在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和锡澄一体化协同创新,助推“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如今,霞客湾科学城正式启动规划建设,开启了江阴勇闯深海、搏击蓝海的恢弘征程。一年规划,两年框架,三年起势,五年成城,新时代的霞客故里,未来可期。本文来源:最江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