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6319.html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且是源远流长的。不仅仅是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它不但具有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善恶之分,邪不压正的道理,因此四大名著也是家长们给孩子购买量最高的文学作品。故事里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情节更是曲折离奇,可歌可泣。尤其《水浒传》中的武松疾恶如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行侠仗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才智过人,这些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都让人印象深刻,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同时,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也令人咬牙切齿,痛恨至极。那么,这些故事中的”坏人“真有那么坏吗?看到后面,会让你对他们刮目相看。

一、曹操

不管是小说里还是民间,普遍流传的都是说他是汉贼,宁可负天下人,不能有人负他!可是历史上的曹操实际上文韬武略,是一个乱世枭雄,他所做出的贡献,比历来批判他的那些言论,不知高尚了多少倍!

曹操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诗人、文学家、权谋家。

他的优点很多,他最大的贡献是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

曹操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尽心尽力,对农民相当重视。他在管理国家方面有很多办法,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造成人口锐减,土地荒废,为了恢复经济,曹操发明屯田制,把土地开垦出来供流民耕种,既收获了粮食,也促使了人口发展。或者把地交给士兵耕种,战时是士兵,平时是农民。这种方法和现在新疆建设兵团相似。一次行军路过麦田,考虑农民辛苦不容易。曹操下令,不许践踏麦田,有践踏者斩首军法处置。参谋总长郭嘉说:古书《春秋》说到,法不加君王,丞相乃全军统帅,可免受此法。曹操借驴下坡说:即有这样说法,暂且记下,我割发代首,以示军法。说罢,用剑割了头发扔在地上,全军将士无不惊心。

曹操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三国稳定后,曹操立马用二千多两黄金,赎回因曾战乱被南匈奴掠走的蔡文姬,她是东汉蔡邕之女,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才女,她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曹操是蔡文姬心中的偶像。

是人就有缺点,曹操也一样,他疑心病重、还贪图好色。不过作为统领一方的霸主,他的优点大过于缺点太多。所以说,曹操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并非电视剧里坏到透顶的恶霸形象。

二、阿傩和阿伽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4人抵达雷音寺欲取真经的时候,”佛门中人“的阿傩和阿伽因没有向唐僧讨到”人事“,而给他们一堆无字经。最后唐僧忍痛割爱,只得将李世民送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们,才取到了真经。相信这二位尊者的丑陋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那么,事实上,他们真的是那样自私贪婪吗?我想说,可能是作者借用这两个人物的反面人设,故意黑化他们,从而讽刺那个年代社会的黑暗。

阿傩和阿伽的真实身份:在但都佛教字籍中的介绍,他俩是如来主身边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还是常随弟子,一直跟随在佛主的身边。要说这样的职位可算得上是伽位。

阿傩梵名A^nanda,巴利名同。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他是佛陀的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傩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傩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傩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伽叶,梵名Maha^-ka^s/yapa,巴利名Maha^-kassapa音译之略称。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说到阿傩、迦叶二尊者索要“人事”大家可知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梵A^nanda)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盘。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

看到这里,才明白这篇小说里不仅黑化了道教,也黑化了佛教。

三、武大郎和潘金莲

提到这两个人物,可称得上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武大郎的矮小和丑陋,潘金莲的美艳和风骚都深入人心。一部回长篇小说《水浒传》,长达43集的连续剧,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莫过于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人缠绵那个桥段了。故事中把武松的正派、武大郎的胆小自卑、潘金莲不甘于现状的自怜形象,诠释得唯妙唯肖。那么,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些人物又是真的吗?真相让人嘡目结舌。

武松(年—年),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曾在杭州卖艺,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后被捕,死于狱中。此武松正是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型。

武大郎,原型武植,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人,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高大帅气,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公元年—公元年)的阳谷县县令武植,实际上和武松并不在同一个年代,前后相差近三百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小说作者会把这两个人物拼凑在一起呢?

武植早年贫苦,接受过好友黄堂的资助。武植做官后,黄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个月,天天好酒好菜,却始终不见提携,黄堂感到不满。

为发泄心中怨恨,黄堂在回乡路上四处编造宣扬关于武潘的谣言,并张贴传单捏造武潘二人的“丑事”。当地恶少西门庆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

但黄堂回到家里后,却发现家里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派人建的。黄堂无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俩人的丑恶形象,早已轰动四方,并被施耐庵写进了小说《水浒传》。

潘金莲是武植的夫人,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与小说中的潘金莲可以看作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真实的潘金莲出生于河北,未出嫁前一直是当地非常著名的一名大家闺秀。其出名的原因一是在于她十分貌美,二是在于她十分聪慧且贤良。待到了适婚年龄之后潘金莲便与武大郎成了婚,两人婚后一直过着非常美满的生活。

这说明,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小说中的武大郎全然不同。真实的武大郎文武双全且仪表堂堂,真实的潘金莲聪慧贤良,受人爱戴。他们夫妻二人之所以会被后人写进小说且还是十分不好的形象则是因为他人的诽谤。

以上这个说法,大家可能查看-12-17CCTV-4中文国际(亚)央视名栏《走遍中国》,节目里面对这个人物分析得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当然,坊间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出生在元朝末年,在明朝永乐初年就去世了。《水浒传》的内容是写的宋朝的逸闻故事,有些内容也来自于坊间传说。河北发掘的武植墓证明其在明朝的永乐年中进士。而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的成书时间则在武植中举前。这表明,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武大郎与真正的明朝发掘出来的武植没有任何关系。武植后人为武大正名其实,实在是太牵强了。武松是历史上出生于宋朝的一名武士是毫无疑问的了。元末的施耐庵写《水浒传》不可能取材比他出生还晚的明朝永乐年间中举的武植。武大郎与武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不同朝代的人物。所以,有人认为根本就不应有任何争议。

艺术形象拿原型加工无可厚非,可是为了强化情节色彩而去黑化这些历史人物,大家觉得妥吗?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时间来到。看完以上内容解析的你,又有何感想呢?请用正确的方式和孩子们说一说吧!

对于被黑化的人物,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