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首次到达鸡足山,入住悉檀寺。不久在该寺高僧纯白、仙陀、弘辩、安仁、兰宗、妙行等人的筹划、帮助下,将静闻血写的《法华经》供奉在此寺,并将其遗骨安葬在文笔山之阴,同时还筑塔、刻碑铭文,实现了静闻“必窆骨于鸡足山”的心愿。
徐霞客第一次在鸡足山逗留了一个来月,主要是游访山上各座寺庙、庵堂,以及各处峰岭涧壑,洞石绝险。在此期间,他在佛僧们的热情陪伴和指引下,起早贪黑,不怕辛苦,探奇访古,寻幽览胜,足迹几遍全山。如大觉寺、西来寺、慧灯庵、金顶寺、舍身崖、九重崖、狮子林、旃檀林、华首门、罗汉壁、猢狲梯、天柱峰、玉龙瀑布等,从而初步领略了鸡足山的概貌。
此外,他还游览了每年举行一次的朝山集市(即“赶街子”),参观了“元宵灯会”,了解了当地的民俗、僧俗、物产、饮食。
通过认真、求实地考察与实践,取得了第一手材料,纠正了已往书本或传闻的错误。例如,他认为王士性在其《游鸡足山记》中所说“圣峰为中支”的提法是错误的,并给以纠正。
徐霞客在游览了鸡足山的奇异风光和迷人的自然景观后,将其概括为“景致十则”(即“鸡山十景”):绝顶四观、华首重门、太子玄关、罗汉绝壁、狮林灵泉、瀑布腾空、古洞别天、传衣古松、放光瑞影、浮图绾胜。并对每一景观,均赋诗颂之。现摘录几首如下:
绝顶四观(东日、西海、南云、北雪):芙蓉万仞削中天,搏抗乾坤面面悬。
势压东溟日半夜,天连北极雪千年。
晴光西洱摇金镜,瑞色南云列彩筵。
奇观尽收今古胜,帝庭呼吸独为偏。
华首重门
巍崖高巩白云端,翠壁苍屏路几盘。
重阙春藏天地老,双扉尽扃日星寒。
金稠浩劫还依定,锦砌当空孰为攒。
何必拈花问迦叶,岩岩直作破颜看。
瀑布腾空
三支东向谁为先,疋练中悬万壑前。
鼎足共瞻鸡在后,涛头忽见马争先。
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壁喧。
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
崇祯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徐霞客离开鸡足山,应丽江土知府木增之邀,经鹤庆,于正月二十五日到达丽江城。
二月初一日,在白沙芝山“解脱林别墅”与木增会晤,受到热情款待,享用了当地的名宴——“大肴十八品”。在此,徐霞客为木增校编文集,并为其书稿作序、跋。正月初八,他下山回到丽江城内,为木增第四子辅导作文,并批改其文章。
二月十一日,他离开丽江,去大理、腾越、顺庆、蒙化等地游览、考察,至八月二十二日,重返鸡足山。此后一直到次年正月,应木增的聘请,在悉檀寺纂写《鸡足山志》。
值得指出的是,此时霞客已积劳成疾,患了腿脚病,“不良于行”;但是他仍然在写作之余,抽空列大觉寺、玉龙阁和九重崖等处,又考察、游览了一番。
《鸡足山志》编纂了三个多月成书,共计8卷(一说为4卷)。惜已散佚,今不存矣。只保留了《“鸡山志”摘目三小册》、《鸡山志目》、《鸡山志略一》和鸡足山志二》,流传至今。
徐霞客所作《鸡足山志》很有特点,它既不同于以往的“方志”,也不同于以往的“山志”。它是根据文献资料和自己的亲身考察实践,以及所见所闻写成的。
其编写原则是“由天而人”。“兹帙首真形,次名胜,次化字,渐由天而人;次古德,次护法,则纯乎人矣;胜事天之余,艺苑人之余,故又次焉”。
也就是依次从自然到名胜、寺庙、人物、艺文。林林总总,由大到小,由远至近,方方面面,几乎把鸡足山全都概括进去了。
该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归属得体、布局合理、语言精炼,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真可谓是一部优秀的名山志书,也可以说是一部云南佛教僧史,成为后来人们修鸡足山志书、僧史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徐霞客前后两次朝访鸡足山,加起来总共在该山逗留了半年以上,是他一生旅游生涯中,在同一个地点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也是他这次“万里遐征”的终点。后来由于其足疾加重,几乎瘫痪,最后在崇祯十三年春,由木增派人护送,用竹轿(滑竿)抬着他到了黄冈,然后乘船沿长江,经镇江回到家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