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

马碧静

1

“一念起,慈悲生,一缘起,菩提喜,一世情,远万里,是谁禅定华首笑而不语……”

年前,一位远行数千里的僧人深深跪伏在鸡足山华首门前,此前他已走遍山中寺庵,却难见到持戒修行的僧姑,想到迦叶尊者为了守护衣钵正法,在此禅定两千多年。明朝最鼎盛时,山有庵、72寺,如今极目不过余10座,遂感慨不已。此时封闭的石门里突然传出三记庄严的钟声,僧人明心见性,发愿定重振鸡足山。

这位僧人就是被赞誉为“苦行第一”的禅宗泰斗虚云大师。虚云和尚俗姓萧,18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这是他第一次踏上鸡足山。

网络留下来他的法相,见者以为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他的面容已修炼到与日月同久远的程度,枯槁却异常坚韧。高寿岁,一个人从清朝走到了共和国时代,委为令人唏嘘。虚云老和尚走过的修行之路,便是追随着迦叶尊者足迹的苦行之路。他一生追求的都是原本精神,是来路,也是归路。

史料记载:虚云一步步靠实力走上寺院“高层”位置,连古月禅师都经常请教于他,可此时,虚云却对修持产生了不小的障碍,于是辞去寺中职务,仅携一衲、一裤、一履、一蓑、一蒲,重入岩洞,打坐参禅。食松毛青草,喝涧水山泉,久矣,衲衣破烂得只能遮体。虚云磐心念佛,居深山大泽,虎狼不侵蛇虫不咬,达到了“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的佛学境界。30岁时修行的境界更进了一步,出现了透彻顿悟,随心所欲,随意为之,有山就住,有草就食……

可以说,虚云的一生,就是觅“我”的一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从蒙昧中苏醒的人都会诘问的问题。

2

上山时降下一阵雨,此时整个山林平地起雾,雾气逐渐升腾,弥漫天际,放眼望去,山在雾中起伏、树在雾中生长、花在雾中盛开、人在雾中行走……有人惊呼“到杜鹃长廊了”,抬头处眼眸与一朵花相遇,红的白的粉的,浓妆淡抹总相宜。人看花,花也看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语。踏着苔藓缓步前行,衣袂飘花,暗香浮动。此时任何一句话都是多余的,大音希声,山林缄默。

队伍绕山而行,行至束身峡,突见一线石梯镶嵌在两座刀削斧砍的石壁间,石梯狭窄奇险,仅容一人通过,此处就是“束身峡”。扶着栏杆,一步步小心的下行,每一步都不敢疏忽,奇怪的紧张与压迫感,待石梯下完,已汗湿全身。回望来路,方明白“束身”之妙义,实为收束、平息俗世间沾染的扈气,这是警示,提醒为人必须有的节制。

束身峡下,两所简陋的禅房在雾气中独立,一位精神矍铄的阿姨笑眯眯地站在门前山崖,亲热地请我们去喝茶,茶是桑椹野菊花茶,清香甘甜,紫红色泽宛若水晶。喝茶地点很特别,就在一方两三平米的平台上,三方外均是万丈悬崖。平躺的矮几上插一松枝,盘腿而坐,俯瞰群山,壁立千仞的硬与满眼翠微的软奔来眼底,想来万物便在互补中得以平衡。坐看日出日落,风云变幻,将自己倒至空杯的状态。此时有我,我已在我中,此时无我,我已与山林合为一体。过往不咎,未来不念,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觅来路,觅本心,然几人得偿?想世人多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

阿姨是外省人,因喜鸡足山便到此做了居士,每年来住一段时间,修行、背水、摘野花野果、煮茶、画画,七十五岁的人倒像五十出头。二十多年来,阿姨既晨钟暮鼓、寻觅真我,也时常回到俗世中去找寻另一个我。想起很喜欢的一本书,黑塞的《悉达多》,悉达多在苦修中升华了自我同时亦丢失了自我,最后却又在滚滚红尘中征服了超我。成为燃灯——乔达摩的继承者释迦摩尼。如此,佛陀的捻花一笑,从此便召示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机。

鸡足山觅“我”,我在我中,我亦在俗世中。

?马碧静

即便是蛤蟆叫,也要发出自己的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