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成果展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777895.html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以平安建设为重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探索“1+3x+5+5”党建引领工作思路,写好多元化共治的基层治理“答卷”。

“党建+网格”织密“治理网”

鸡足山镇不断延伸网格化服务,建立健全四级网格,将全镇9个村划分为个网格。坚持建立“党带群建,合力共建”原则,从“为民服务先锋队、义务巡防队、道路交通保通队、百姓服务队”四支队伍、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乡贤、能人大户等人群中挑选和培育符合条件的网格员,党员带头包保到户,开展党员群众结对挂包行动,每名党员挂包10至15户群众,实现“格有人管、哨有人吹、事有人办”。坚持“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管控全覆盖,问题全清零”原则,充分发挥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命案防控等重要工作中的前哨作用,严格落实网格值班值守制度,全力当好阵地“守门员”、党建“联络员”、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群众“服务员”,个“小网格”织成基层治理“一张网”。

“党建+平台”搭建“一站式服务”

鸡足山镇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总要求,以健全风险联动处置机制,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为落脚点,打造服务辖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的社会治理实战化“3+X”平台,将“综治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党建警示服务中心”3个中心和9个村为民服务站、综治服务中心深度融合,把各类资源、各种力量进行整合调动,形成“共建共治”强大合力。坚持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促进党建与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镇村综治服务中心的龙头作用,将分散群防群治力量有机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力量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一体化”闭环办理工作流程,实现一个平台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推动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党建+智能化”构建“五大体系”

鸡足山镇结合实际,以乡村振兴数字化项目为抓手,建立“数字化+智能广播+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完善了“防控、应急、服务、宣传、政务”五大体系,极大提升了乡村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开发“鸡足山美丽乡村”APP,安装多个高清夜视摄像头,多户群众主动安装摄像头并接入全镇系统,通过手机进行实时监控,全面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和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大家”+“小家”安全大融合格局。安装个智能“红色小广播”,让政策宣传打破空间、地域限制,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缩短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了“党的声音进万家”。创新运用华为云手机视频会议app,将视频会议系统接入指挥中心,建立对讲机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全网对讲机、无人机,让指挥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实现了以“外围监控音视频回传——指挥系统研判决策——输出系统指挥调度”的应急指挥回路,形成了空中有无人机、半空有喇叭、地上有监控、手上有手机的“党建+智能化”立体化治理模式,有效推进全镇数字化、智慧化建设。

“党建+五治”激发“新动能”

鸡足山镇积极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五治”为抓手,不断推动“五治融合”落实落地,助力乡村振兴。在全镇实施党员管理、重点工作推进“红黑榜”公示制度,以“红榜”扬善举,“黑榜”批陋习,起到了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作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信息搜集调处平台、四张信息搜集网络(纵网、横网、群网、流动网),基本构建起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无缝”体系,不断实践“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了信访接待制、领导包案制、矛盾纠纷排查制等多项信访工作制度,对所有信访案件实行主要领导亲自审批,形成了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积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采取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基地发力、群众受益的方式,在全镇打造了葡萄、柑桔、冬桃种植等9个产业基地,全镇9个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6万元以上,其中4个村达到30万元以上,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高速路”,逐步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云南网记者秦蒙琳通讯员陈世勇吴华唐方香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