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40811/n9rhf6j.html

明朝有这样一个人。

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游历天下,看尽世间奇景;他执着于探究大自然运行之奥秘,成了中国地理学之父。

他,就是徐霞客。

公元年,徐宏祖出生于江阴县一个书香世家,祖辈都是仕途中人。

他从小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历史、地理和游记。当他读到《晋书陶渊明》时,就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游历天下。

就这样,他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都把成家立业,考取功名看作是唯一的正途。只有他,成天就知道“玩”,见山就爬,见洞就钻,不管有多危险,他都要去尝试一番。

有一次,私塾课堂之上,先生在台上讲《论语》,刚讲到重点处,徐宏祖竟然“噗嗤”一下笑出声来。先生跑过来,一把夺过他手中的书一看,这小子竟敢在课堂上看《水经注》,气得先生直拍桌子,“孺子不可教也!”

别人家的孩子,一放学就回家看书、背书、写作业……他倒好,家里连个人影儿也瞧不着,跑到山顶看日落去了。

在很多邻居看来,这孩子算是毁了,一心只顾玩不学习,长大了怎成得了大事,但徐家人不这么认为。

在徐宏祖出生前九十年,徐家的一位先辈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位同伴,叫做唐寅,又叫唐伯虎,没错,他就是徐经。

据说是徐经作弊,结果拉上了唐伯虎,大家一起完蛋,进士没考上,连举人都没了,所以徐经同志痛定思痛,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教育子孙,要与这个万恶的制度决裂,从此成了家训一般,也成就了徐霞客。

徐家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强迫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是你喜欢什么,就去干什么。

徐宏祖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自然也就和父亲一样淡泊名利,活得逍遥自在。可是,他比父亲更爱玩,也更会玩。

他父亲见他眉宇间有烟霞之气,我看啊,你是烟霞之客,以后应当壮游四方。”从此,徐弘祖便叫了徐霞客。

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游历天下。

出游前,他放心不下母亲。徐母为了让他放宽心,一路小跑走在前面。“你看,我身体好着呢,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一下,徐霞客终于放心了。一路上,他像个“疯子”一样,用生命去旅行。

那一年,他登顶嵩山万岁峰,从嵩山西壁攀援而下。他抓着藤蔓,顺着山势下滑,由于山体陡峭,他越滑越快,以至于无法止住坠势,只能拼命死扛。待滑到谷底时,他的双手已是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

正因为他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才看到了别人不曾看到的美景。在这里,他发现了嵩山奇景——西沟。

徐霞客拥有的不止是冒险精神,还有一颗永远保持好奇的心。

古书上说,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徐霞客决定去一探究竟,等他爬到雁荡山顶后,发现山脊笔直“这怎么可能有湖呢?”

他不死心,继续前行,来到悬崖处。他探头一望,发现下方有一块大石头。于是,他把布带系在崖顶一块岩石上,抓着布带悬空而下。

突然,布带被岩石勒断,生死一刻,他急忙抓住一块突出的岩石,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悬空之际,他探头一望,只见万丈悬崖,不见有大湖存在。他用亲身经历证实了雁荡山顶五大湖。

每一次旅行都有新发现,每一次发现都历经艰险。这些年来,徐霞客靠两条腿走遍天下。

渴了,就饮山泉;饿了,就吃干粮;困了,就席地而睡;数次,他险些丧生虎口;数次,他差点饿死路边;数次,他被强盗洗劫,差点命丧刀下。

这些非同常人的经历,被他一一记录了下来。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点起油灯,写下一天的所见所闻。

这些见闻后来集结成册,成了震惊天下的《徐霞客游记》。这部游记,记录了他游历天下30多年的故事,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

每次回家,徐霞客都摘下奇花异草送给母亲,并给母亲讲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旁人听了直打寒颤,徐母听了接连称赞“你有这般经历,不愧为男子汉大丈夫”。

年,母亲病逝。徐霞客悲痛不已,只恨陪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太短。他呆在家里,守了整整三年孝。

年,他又开始游历天下。这一天,前来送行的朋友们劝他“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凶险难测,何苦要以身犯险呢?”

徐霞客大笑道:“我随身带着铁锹,死便埋我。”

朋友们说:“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你游历天下,有何意义?”

徐霞客望向远方,沉思片刻后,只说了三个字“我喜欢”。

因为喜欢,所以我走遍万水千山。因为喜欢,所以遇到天大的困难,我都不会放弃。因为喜欢,所以我愿意用一生去追寻。

这一次,家中已无人等候,徐霞客走得了无牵挂。

年,51岁的徐霞客,踏上人生最后一次游历。这一次,他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与他结伴同行的,还有一个叫静闻的僧人。

在遇到徐霞客之前,静闻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刺自己的血抄了一本《法华经》。

他此去是要将《法华经》送去云南鸡足山悉檀寺。

然而,两人坐船行至湘江时,意外发生了。

一批劫匪突然驾船追来,徐霞客见对方来势汹汹,“噗通”一声,便跳入江中,这才躲过一劫。但静闻为了保护他的《法华经》,不肯跳江,于是,身中数刀。

徐霞客只能背着受伤的静闻原路返回,将他安置好后,方才登上船离去。

期间,他两次半路返回,探望病重的静闻。最后一次回去时,静闻已经圆寂了,留下遗言“麻烦你将《法华经》送往鸡足山。”

徐霞客痛哭不已,为了完成静闻的遗愿,他背着经文和骨灰坛,一路直奔鸡足山。

没走多远,徐霞客也病了。他染上足疾,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痛。但他的心里已经顾不上疼痛了,一心只想着早日到达鸡足山。

终于,在年除夕,徐霞客抵达悉檀寺,将静闻的经书和骨灰交与寺院,这才彻底的安心。

除夕之夜,他独自凭立窗前,听见诵经之声飘然传来,遥想过去,不禁感慨万千:“此一生,已胜人间千百生!”

离开鸡足山,徐霞客又继续前行,本想着“入剑阁蜀道,探峨嵋胜境。”

然而,刚翻越昆仑山,他就倒下了。足疾深入骨髓,他已双脚尽废。一帮朋友,将他抬回了老家。

回家没多久,徐霞客就病逝了,享年56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