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官网 http://www.zherpaint.com/m/云南,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已经多次来过滇西,但让然没有厌倦的感觉。记得年那次来到云南大理,我们特意去了“中国佛教名山”鸡足山,那里是“迦叶菩萨的道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的著名景区(大理州宾川县),而那次过去也不是为了风花雪月、游山玩水,相反应该算是一趟“苦旅”。这里所说的“苦”并非是翻山越岭所带来的,而是指我们在鸡足山的后山探访隐居僧的“苦修之旅”。那么什么是“隐居僧”呢?其实“隐居”是华夏道家的一种哲学术语,是指深居在偏远山野不出仕或代指隐士的住所。如今,在国内各地的名山大川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隐居者,有信奉道家的隐居者和道士,也有信奉佛家的隐居者和僧人,而隐居的僧人则被称为“隐居僧”。隐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记得那一次,我们经过云南大理当地学佛的林师兄指点来到了鸡足山的后山,去拜访一位住山修行的法师。这位隐居僧的驻地在木香坪那边山林深处。看上去是一位约摸20多岁的出家人,虽然穿戴破落,但为人谦和有礼。隐居僧见我们带着相机,特意不表示不想自己的隐居生活被外界打扰,所以自己的生活和形象都不想出现在镜头里。我们尊重隐居法师的意愿,遂收齐了一应拍照摄像设备,专心跟随法师感受他的隐居生活。这位隐居僧所住的“房子”是一处简陋的茅棚,就建在悬崖边上,狭长的空地上建有一座石头堆砌起来的小屋。林师兄向我们介绍法师的法号叫大行法师,来此居住近一年。之后和大行法师交代了几句,转身告诉我在这好好住下来,多向大行师傅学习,便独自离去。林师兄走后,大行法师带我们走入他的茅棚。茅棚总共也就四五平米,整个用石头堆砌而成,房顶是一张防雨的苫布。门口有一座石头堆砌的火塘,这就是平日里做饭的地方,里面有一张用大石头和木板堆砌起来的床。坐下后我主动和大行师傅聊了起来,原来大行法师来自河北省,大学一毕业便出了家,到现在已六年有余。出家后,大行法师一直住山修行,先后住过终南山、九华山、云居山,最后来到了鸡足山后决定就在这里常住修行。大行法师问:“我这里没有电,住宿条件也很艰苦,能否住的习惯?”我说小住几日还是可以的,要是像您们这样住着恐怕不行了。大行师傅笑了起来,他说咱们做饭吧,一会天黑了这里没电就不方便了。大行法师的日常吃食只有用盐和蔬菜拌的面条,我端起来吃了一口,啥味道都没有。第二天,天还没亮师傅就起来做饭了,我赶紧下床帮忙。饭后,大行法师面对连绵的青山坐了约一个小时,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他一声不吭地拿起一个编织袋和一把锄头,看了我们一眼说“跟我走”。原来他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去捡偶尔路过此地的游客遗弃在这里的垃圾。他说每天除了念经打坐这些修行之外就是去捡捡垃圾,让这片净土更加干净。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捡了两编织袋的垃圾,并把它们堆放在一个树后,等山下居士带着马帮往山上送食物的时候再带下山去。捡完垃圾我们跟随师傅拿着锄头去山里挖草药。他告诉我,因为前些天身体不适,下山找了一位老中医看病。这位中医得知他是山里的隐居僧后,不仅免除了他的医药费还供养了一些被褥。大行法师为了报答老中医,闲暇之余就会在山上挖一些野生草药给他送过去。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法师和时下社会中20几岁浮躁的年轻人显得格格不入。从山上回来后,大行法师回到茅棚里,面对摆放着迦叶尊者的法相开始做晚课,在迦叶尊者法相的边上,我看到贴着一张“是日已过,命随已减,如少水鱼,我有何乐”的经文,我想,这是他用来鞭策自己修行。和隐居僧人一起生活的这几日,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修行之苦。但他们秉持乐观的精神生活,遵循着佛陀的教导,延续着住山静修僧人的传统,延续着历代祖师的迦叶尊者头陀苦行的宗风,对于这样一群刚骨铮铮的修行人,理应得到人们的尊敬,也相信他们在修行路上终能圆满。Tips:隐居圣地知多少1.终南山:唐朝时期,“隐居”终南山几乎成了风靡全国的一种流行趋势,各路名仕纷纷来此隐居,就连“诗仙”李太白也没有免俗。2.南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中明确提到三国明相诸葛亮曾经隐居于南阳郡,此地后也成了人们向往的一处隐居圣地。3.鹿门山:襄阳鹿门山曾因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等名士在此隐居,从而留下“鹿门高士傲帝王”的佳话。4.渭水:隐居在渭水的则是顶顶有名的姜太公,“愿者上钩”即从此出。5.天门山:天门山是张家界地区海拔最高的一座山,相传著名的隐士“鬼谷子”就曾隐居于此。6.锦秋湖:锦秋湖位于桓台县东北部,战国名士鲁仲连曾隐居于此。7.香山:香山位于如今的河南省洛阳,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晚年隐居之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3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