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8过去看的是念头,现在每一个念头,哪个不是帮你增明觉性的地方?所以那叫「补佛」,那叫弥勒;所以弥勒的「弥」,弥有广布的意思。「勒」字从一个改革的「革」,从一个力量,扭转众生过去的业感,找到自己本来面目,那就是那个「勒」字。自然法师音频文字稿迦叶尊者是如来灭后,唯一持如来衣钵,为众生隐身在「华首门」内,要将衣钵交给弥勒佛的唯一传人。讲起来这些话,好像有很多人物、故事,但是都是在自性之中表达的。大觉心体隐蔽之时,众生念念要懂得归家,也就是在这个意根上面要念念发愿,要念念圆通,在意根上面发愿叫苦行,所以迦叶尊者叫苦行。但你这个苦行,都是在每个起心动念里面,你念念之间都要知道,你就具足如来衣钵,那叫做意根圆通。如是的法性,他隐身在一切众生念头的起处,看错了都是念头随处放逸的地方;看对了,那都是你念念之间本来觉性的华首,那是根本华首出入的大智,所以在华首门。所以那个是你念念心中清楚的根本的头首,你若是能明白如此,他就在众生业感的漫漫长夜里面,你能找到将来必定能够为你破晓的心中的鸡鸣。鸡足山那个鸡鸣就是念念之间,他要你去明白,他一定要离开黑夜的,心中破晓的愿力。但你要找到这个破晓,除去漫漫长夜的愿力,你必须要循如是的足迹,你才能慢慢体会深入。你真的能够如是深入时,就在每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当前,哪个不是你照见那就是补处佛?就是念念过去看的是念头,现在每一个念头,哪个不是帮你增明觉性的地方?所以那叫「补佛」,那叫弥勒。所以弥勒的「弥」,弥有广布的意思;「勒」字从一个改革的「革」,从一个力量,扭转众生过去的业感,找到自己本来面目,那就是那个「勒」字。所以弥勒又叫「慈氏」,慈氏的意思,你真正找到本来面目,那个「慈」就叫兹心,兹心也。那个是能入一切世间三昧的地方,在一切识心当前,就是你证得根本本来大觉心体的地方。那个是从你懂得念念从如来道中,你才能够不断地在每个感受上面下手的方便。所以从如来道中,就如同世尊留下衣钵的种种传授;在现前的感受,你念念增明本来的面目,那就似乎好像把这个衣钵交给弥勒,那叫「补佛」。所以没有一个众生将来要成就佛道时,他在现前念头上面不是供养弥勒的;所以每一个「弥勒」现前处,表示已经在潜在意识你里面,你念念是依如来法中下手的,这个中间的过程就叫做衣钵的传递。但是你明白这个衣钵的传递,都是在现前的意念上面,念念之间已然知道回光的当下的担当,那叫做「饮光」,那叫做迦叶,于是乎,你循着如是的足迹,将来必定会为你破除闇障的破晓,你念念都在「华首门」当前。鸡足山华首门讲起来复杂,师父毕竟还是个凡夫,就算能够剖析出一点道理,但有的时候用口语不见得能够把其中的一些奥秘表露的非常微细。那你心中体会多少?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你叫「孟莹」嘛,所以「孟」字啊,从一个「子」,从一个「皿」,你要真的有佛子的担当,念念成器,器就是那个皿字。所以「孟」这个姓啊,刚好能够决定你将来菩提的道心,念念之间能够发出光明,那就与你的俗名是相应的。你应该有法号了吧?下次多写法号,将来在任何的人我对待里面,告诉自己都要以法号相称,虽然好似是世间的种种对待而已,但是在这个对待的潜意识中,那个就是一个心中的方向跟期待。你明白那样的坚持,就是供养迦叶,就是供养鸡足山,就是正在找到你心中将来必定能破晓的大明。节选于上自下然法师随机开示自然法师:佛法启蒙教育就要告诉你万法唯心,而不是趋吉避凶自然法师:讲经时,法师和供养主彼此应该有的角色自然法师:临终助念注意事项自然法师:「空」「有」「觉」之间的关系自然法师讲《圆觉经》|前引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98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