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鸡足山属于宾川县的地盘,距离洱海四十余公里,与苍山十九峰十八溪隔海相望。

从下关城进鸡足山,车程八十分钟左右,路程六七十余公里,在山间穿行,路况很好。

鸡足山有座牌坊,叫“灵山一会”。

据说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开坛讲法,万人驻听,故称“灵山一会”。

“梵钟声澈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是牌坊上的对联。

既然敢称第一山,一定是大有来历。

下午,我们下憩于牌坊旁边的寺前村里的客栈,名字叫“慧兰雅苑”。

客栈很新,住宿条件不错,老板娘的做菜手艺也不错,饭菜可口。

这个村子在山坡上,几乎家家都开了客栈。但此时正是淡季,整个村庄显得宁静祥和。

在闲逛的坡道上,可以隐约看到鸡足山最高峰天柱山上的金顶寺和楞严塔。

查阅鸡足山的来历,方知大概。

鸡足山因为背靠西北,面向东南,前面伸出三支山脉,后面拖曳一岭,形状像鸡爪而得名。

传说释迦牟尼命报晓金鸡(金翅大鹏鸟)去神州择道场,用来传经布道。

金鸡飞过神州九州,一路飞来,到了云南地界,见一座山峰山势巍峨,金鸡就一爪踩了下来,于是就成就了鸡足山之名。

某次释迦牟尼在灵山大会传道,大梵天王献花给佛祖。

牟尼拈起一枝金婆罗花,众人不解其意,唯有十大弟子之首的迦叶尊者破颜一笑。

佛祖即传之以金襕衣(袈裟)和紫金钵盂,嘱其携入寂灭,以待弥勒佛降生之时转授,并率佛弟子共同侍奉。

此为“拈花一笑”和“衣钵相传”的由来。

迦叶尊者遵牟尼佛之命,携衣钵来到鸡足山入寂,故此,鸡足山之名遍传天下。

此事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便有记载。

有人说,此鸡足山非彼鸡足山。

迦叶尊者入寂之鸡足山是印度之鸡足山。

此是后话,按下暂且不表。

清早起来,吃过老板娘做的早餐,坐上老板娘安排的车,向鸡足山上进发。

有熟悉情况的人安排是一件幸事。

乘车沿盘山道左右盘旋,一路直达石钟寺。

石钟寺正在重建,那些佛像都供奉在简易的临时房屋之内。

老板娘指点过,若要为儿女求婚姻。须在石钟寺这儿敬香。

寻到了相应的佛像,是送子观音。

点上一对莲花烛,焚上三柱香,敬了送子观音菩萨后,继续向山上出发。

步行的道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是一路向上,脚疲腰酸。

山上布满了树,普遍都是四五层楼以上高的树,阳光穿过树林的间隙洒下来。空气很清新。

路上有观猴之处,可惜没有见到猴子。

到了观光车乘车站,买票上车。

上山的道路曲折盘旋上升,若是走路,很远也很累。有车可坐,实属好事,可以省去脚酸气喘之苦,不致影响了后面游览的兴致。

车至玉佛寺下车,不远处就是缆车站。

坐上缆车,从山谷中缓缓上行,向缆车外望去,缆车下面的山谷有石阶坡道左右盘旋上升。绿树成荫,山石嶙峋;亭台楼阁,隐现林间。远望金顶,日照楞严,金色灿烂,佛光影影。

下得缆车,仍需沿石阶上行,只见石阶之上,人流接踵,虽不甚多,各色人等均有。更有身着紫灰色长袍、头上无发的尼姑,和居家四五十余岁的男人,正沿坡道作跪拜之礼。只见他们:行三步,垫半步,双膝跪下,弯腰将头颅磕向地面,双手指自然半屈,手心向上置于头颅之旁。然后起身,再行三步,垫半步,磕下……就这样磕行着向山顶行进,只见双眉之中,隐有一块青色印记。

咱见了心里怅然,却也恍然,原来所谓的“三步一叩”便是如此景象。若非亲见,如何可想!

前行石阶便道,虽然平整却仅宽一米左右,且有点陡峻。停步含上十粒丹参滴丸,继续前行。

到得便道尽头,右转入一片房屋之外再左转进入侧门,眼前豁然开朗,已达山顶金顶寺。

金顶寺仅一个大雄宝殿,对面即是楞严塔。

方形楞严塔高四十二米,十三层楞檐,塔层层向上收束,在山顶显得巍峨,此时太阳正在塔顶直射而下,带着一圈光环,宛如佛光。

上来的人们纷纷焚香,在大雄宝殿外对寺敬拜,香为三枝,取礼敬“佛法僧”之意。拜毕插入香炉,进殿叩拜。

据说,在鸡足山祈福许愿,须连来三年,方得圆满:

第一年来许愿,因为鸡足山的道场非常的灵验;

第二年来还愿,表达对神佛的一种感激之情;

第三年来了愿,表达对许下愿望的了结,表示有始有终。

大殿之中,有一着黄衣之男子,左手持捻着手串,在殿中依左向右顺时针围着佛像转殿,口中反复咏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声韵煞是动听,引人遐思。

后来在下山之时几次相遇,略作交谈,才知道他们一男两女一家人,乃是由康定而来。

原来,鸡足山是汉传与藏传佛教的交汇之地,还是禅宗的发源地。是云南的圣山!

故此,许多藏传佛教的信徒,视鸡足山为必来参拜之地。

据说迦叶尊者尚未入寂鸡足山之前,此山就因景美山幽,清静自然而吸引了许多出家人来此择地结茅清修,并且出了许多高僧大德。

山上的许多寺庙,尼庵,便是唐时在当初高僧大德结茅清修之地兴建。

鸡足山就是云南的“终南山”!

金顶寺所在的天柱峰,是鸡足山最高的山,海拨米。在山顶有一片平坦的地,建有金顶寺,楞严塔,还有金殿。

金殿原系沐天波从昆明鹦鹉山迁来,金顶寺因此得名。金殿后来被毁。

现在的金殿是近年重铸,铜胎包金,耗费黄金23斤。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金光闪闪,让人目眩而生敬讶。

在金顶四处观看,苍山对峙,洱海茫茫。千岩竞秀,云涌风飞。

与苍山向天空升起的云不同,在金顶上只觉得云是从四面八方向金顶涌来,徘徊变幻,依依而散。人在其中,宛若云端云内,飘飘欲仙,疑化仙境。

礼拜游览金顶寺已毕,从正门而出,沿盘山石阶梯道,向下游览,去寻找华首门。

华首门在金顶寺下的峭壁。

穿观音阁而过,曲折循山道寻觅。只见一座峭壁陡然,如大门紧闭。顶端弧形,门框门缝俨然,大门中部,宛有一锁形状。门高约五六十米,气度非凡,人立门下,不过蝼蚁。

门右下有一眼泪泉,传为迦叶弟子迟到一步,石门已闭不得入,泣之而成。用眼泪泉洗眼,可治眼疾。

循眼泪泉向上寻去,可见一天然石像人脸,悬泉上部,传是慈云禅师大德之像,因重兴鸡足,侍迦叶尊者入寂而佛缘深厚,故天塑此像。

此正是:

牟尼拈花迦叶笑,华首门中待侍召。

鸡足山间寂千年,虚云缠绕伴风涛。

鸡足山几度兴衰,近代兴盛皆因虚云禅师之德。传禅师曾肃立华首门外,聆门内钟罄之声清晰可闻,遂发宏愿,修鸡足十方丛林,重振迦叶道场。亲数下南亚东南亚募集巨资,携佛教文物而归,重建寺庙。禅席屡破屡补,俭而振兴鸡足,成就今日之大观;传经布道,观沸水冲杯失手落地而顿悟,终成一代大德高僧。后被昆明牺霞寺(华亭寺)至诚恳邀而住持,寿而圆寂,化而得舍利子数十,分奉国内外建塔供奉。

而华首门之奇,有年一现佛光之说。至今距上次佛光闪现已有百年,当地居民皆有所传。

据说年重缮华首门,建太子阁,完工举行开光大典之时,迦叶尊者现身当场,更使鸡足山华首门声名远播。

华首门之奇,还在于“华首晴雷”。

每至阴雨时刻,乌云在华首门下翻滚,电闪雷鸣,声震数里。而华首门上晴空云秀,阳光明媚;观者凭栏,看脚下风雨飘荡;动魄惊心,聆山下雷鸣声声。一山上下,两个世界,非亲历者不知奇之所在。是谓鸡足山之奇景。

出华首门而下,胸中痞痛全消,顿觉神清气爽,满身松快。

拾级而下,经铜瓦殿,拍照数张,略略游览,便直奔迦叶殿而去。

迦叶殿在半山之下的山谷旁,建于陡坡之上,旁边就是千仞峭壁,崖深险峻。坐于迦叶殿门口石阶上,眼前便是鸡足山一景“万壑松涛”。缆车索道线便从旁边的山谷穿过。

迦叶殿传为迦叶尊者曾禅坐之处,寺中有坐禅石为证。

今年八月,有同学来鸡足山金顶寺了愿,步行下山行至迦叶殿旁,天空中突现观音菩萨立像,持净瓶拈指。如白云般通体雪白,却似云非云。奇特之处,却是周围之人皆不得见,虽然惊喊,众人茫然。正好手机在手,得以拍下,以为佛迹证明。因涉私隐,不多解释!

曾有人认为是P的照片,不解释!不解释!!不,解,释!!!

信者自信,疑者自疑。

万法归宗,无须作相。

每至八九月间,鸡足山间有一奇花盛开,花为鹅黄,有花无叶。有人疑为“彼岸花”。

经求证,彼岸花只有红白二色。

红者又名曼殊沙华,白者又名曼陀罗华。

黄色者与红白色者同科,花有微异,却是名为“忽地笑”,花语“爱得很痛苦”。是离开人世的亡魂安慰之花。

至于彼岸花,限于篇幅,此处省略一千余字。

迦叶殿外,寻觅许久,无缘得见显灵观音,心中失望,一路怅然迤迤,下山到玉佛寺旁。乘车,步行,依来时旧路回到石钟寺,等待老板娘安排的车来接。

一看时间,自上山至下山全程,已耗费六个多小时。午餐未进,已觉乏力。途中尚有虚云寺,祝圣寺,飞龙瀑等地未游,甚是遗憾!

石钟寺旁,恰有一棵曼陀罗花开得正盛。

曼陀罗花,又名洋金花。是上古华陀制“麻沸散”之主药,又是金庸《神雕侠侣》中的情花。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有烟厂取叶片掺入烟丝之中制烟,牌名《洋金花》,用来治哮喘之病,此为笔者亲见,此时想起来,记忆犹新。

此花久已闻名,此时亲见,百感交集,正所谓:

情花岂在传说中,巧遇山中曼陀罗。

千年爱恨集一身,还因金庸说杨过。

少顷车至,上车下行,回到客栈休息。

晚餐后出客栈闲逛,驻足“灵山一会”后面的坡地上,此时天欲昏暗,云涌风轻,突见远处一山谷中红光闪闪,映红数朵白云,云彩变幻,似鸡似凰之羽身,数度变幻之后向天边飘去。那道红光疑为落日,却又是在一狭谷之中,不可能是落日,历时20余分钟后方才隐去。

天色渐渐黑暗,下坡回客栈,路遇同访鸡足山的福州方先生,他却来问我,可曾听见鸡啼打鸣之声,让人惊讶之极。因我曾在村里游逛,不见养鸡人家,再者天黑时分打鸣,岂非反常怪事!

一夜沉睡,天明起身,早餐后乘车,返回下关。

一日两夜的鸡足山之行,让人难忘!

丁子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