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云游至鸡足山,被这里的密林、飞瀑、古寺以及纯净气场深深吸引。跟其他佛教名山不同,这座山几乎没有酒店,全山只有一座宾馆——鸡足山宾馆,也没有商铺一条街或者专门的商店兜售旅游纪念品,只有零星的几个摊位,当地山民煮着玉米、土豆、米线和茶叶蛋等售卖,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气息,这在佛教名山中是很罕见的。山上古树众多,遮天蔽日,树林很高很密,跟东北的长白山可以媲美。雨后,很多蚯蚓就会爬上路面,那些蚯蚓的个头大约是我平时见到的几倍,又长又粗,吓得我不敢走路。山上有瀑布,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水声和鸟鸣,非常惬意。山上猿猴众多,也不怕人。一个人在山中行走,心境澄明、妄念皆空,越发觉得红尘虚妄,权力、金钱、名声、情感等等,并非恒常也并非实有。很羡慕山中人,冬日煮雪烹茶,夏看清泉流淌,可谓真清净与大自在。
一天下午,独自在林中散步,在空心树中偶然发现了一个隐修者,也就是传说中鸡足山中的苦行僧。此人年龄大概二十多岁,不住寺院,在山洞或者茅棚中隐居,闭关修行。鸡足山中像这样的苦行僧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住在后山人迹罕至的地方,他们坚守着头陀的苦行精神,日中一食,长年打坐,很少躺卧。这位僧人常年在树洞中隐修,我与他交流了四个小时的佛法,相谈甚欢。我请教他禅宗与净土宗的区别,他答:禅宗一脉在末法时期,基本上没人,只剩下净土宗念佛的人,净土宗是从有相归入无相的法门,是方便法。参禅是要通过提一个问题起疑情,比如:我是谁?念佛者是谁?父母未生我之前本来面目?而净土宗只要坚持念“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简单很多。我问他:为何要起疑情?作用是什么呢?他答:起疑情是为了制心一处,当一个人能够时时刻刻制心一处,意味着他能够正念相续,清净心相续,所以就很容易开悟(未完,待续)。
今天,与大家分享《采药》《观雨》《竹庐山房》《西江月·山水间》《西江月·兰香涧》五首作品,谢谢。
五绝·采药
道人行绝壁,一鹤紧相随。
幽谷绝尘迹,云溪采紫芝。
五绝·观雨
雨来幽竹翠,碧水漫瑶池。
荷舞微风醉,清香白玉姿。
七律·竹庐山房
风舞青莲映玉光,烟霞如锦绕山房。
星稀夜静花无影,雨落林深竹亦香。
翰墨丹青添雅趣,丝弦古韵送清凉。
一童一鹤庄生梦,世虑全消日月长。
西江月?山水间
寂寞深山瑶草,孤高空谷幽兰。
花溪泉畔与云间,白鹤仙童偶现。
竹影静观雨落,松阴轻抚丝弦。
前尘往事尽如烟,风月长留庭院。
西江月?兰香涧
岩下流泉月影,庭前沐雨幽兰。
悠悠岁月不知年,花雨缤纷满院。
坐看山中云起,遥思天上诸仙。
四时春色享安然,无虑无忧无倦。
本人的诗文集《山居诗语》已在京东、淘宝、当当等多个平台上架,感谢大家支持!另,本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