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源。丽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友善即与人为善,要求人们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是对公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丽江各族自古十分重视友善行为,

在倡导人与人之间友善的同时,

倡导对各民族友善、

对大自然万物友善。

在节目中杨敏和智慧主播团团

分享在丽江流传着的友善的故事。

在丽江古老的神话传说、文献史料中,倡导友善、尊崇友善、践行友善的思想和行为比比皆是。

东巴经典中,有善神“依格阿格”“米利东”等也有众多劝人行善的神话故事。比如,洪水灾难到来之前,崇仁利恩就因为对白胡子老人心存善念,而获得了牛皮逃生之计,再造人类,成为纳西族、藏族、白族的始祖。

还有,民间传说中的金沙江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玉龙山也是一位扬善惩恶的英雄,他们做了很多善事,受到了民众的尊崇。火把节的传说,是在歌颂和感恩善良的掌火天神,人间为怀念这位抗旨被杀的善良天神,而在人间点起了火把。

北京林学院与丽江

倡导友善的民间谚语格言也很多,比如:“友善,坎坷山路变坦途,逞强,宽敞大路变陷阱”;“处事讲友善,待人要宽厚”;”“拒客不会富,待客不会穷”:等等。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称:“每岁冬月,宰杀牛羊,党机邀客,请无虚日,一客不至,则深为耻。”这一习俗,同样反映出丽江社会充满人情味的友善文化传统。

每到冬季宰年猪时节,丽江家家户户都要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这一行为让很多人在寒冷的季节稳受到丽江各族人民的古朴、友善、温暖。这样的传统,也曾让"文革”时期被迁到丽江的北京林学院师生感受到纳西族乡村的发善与温暖。

年4月,北京林学院两千多师生辗转来到丽江许多师生及家属安排在当时的黄山公社白华村等地居住,与丽江的各民族朝夕相处,感受到他们淳朴的友善。每到宰杀年猪时村民都要争先把北京来客人请到家中,奉为上宾。

《北京林亚大学校史》中也说:“丽江是一个勤劳、淳朴、好客的地方。他们对北林教职工及其家属的到来给予了热情的接待,不仅把好的房屋腾出来给北林的家属住,而且在各方面都十分关照,北林的同志们也同样投桃报李,与人民亲如一家。”

学者李霖灿与丽江

年,当学者李霖灿踏上丽江土地的那一刻,他就被丽江迷住了。玉龙雪山的千年积雪,白沙古村的纯朴古风,金沙江畔的奇峰峻岭,四方街上的人声如潮,泸沽湖边的悠扬情歌,让这个来自西子湖畔西湖艺专的画家魂萦梦牵。

他热烈地投身于西南边陲丽江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瑰丽异彩的山野景物,用自己的笔,如痴如醉地画着,如癫如狂地写着。他随身带着干粮,深入到鲜为人知的野村寂地,风餐露宿于人迹罕至的密林幽谷,流连忘返于鸟兽胆寒的峭岩险滩。

在李霖灿的笔下,丽江以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的方式呈现出来。丽江原始的美,把李霖灿惊呆了,于是,他写信给西湖艺专的同学,与他一起并称艺专“双疯”,约他来丽江共享丽江摄人心魄的美。随后,他们在丽江成立了“西湖艺专丽江工作站”,并以此为点开展调查工作。

从此,关于丽江的文字,大量出现在世人面前。人们通过李霖灿的作品,逐渐了解丽江这个僻居祖国西南边陲的世外桃源,就连沈从文、金岳霖、吴冠中这样的大师,都纷纷踏访丽江,并为之陶醉。

晚年的学者李霖灿回忆说:“我至今尚在感激,丽江父老见我们无所依归,便给予护佑,给予扶持、逐使们感受到温暖的有了安全之感”,“是在我最艰困的时候,丽江人民接纳了我;在我生命最茁壮的时候,保育了我,在丽江我度过了逝水流年最美”的一段时光”。

徐霞客与丽江

明代纳西族先民与徐霞客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段故事对民族团结、文化承传、友善互助做出了榜示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一段千古佳话。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年正月25日,由鹤庆到达丽江地界后,在丽江停留了15天,并留下了余字的《丽江纪略》。徐霞客到丽江时,受到木土府的盛情接待。

霞客记述道:“己卯二月初一日,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集黑香白镪(十两)来馈。下午,设宴解脱林东堂,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徐霞客在解脱林留住半个月,受到优礼厚待,与木增交流较多。木增《云淡墨》稿本是一部读书札记,特请徐霞客校正,并求为其作序。可见木增视霞客为知己。

崇祯十三年,徐霞客返回到鸡足山,身体越来越虚弱,双足已瘫痪,完全失去了行走能力。木增闻讯,立即命通事前往,派人用滑竿护送徐霞客回乡。他们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历时一百五十多天,于次年六月,将徐霞客安全送回到江苏江阴家中。

到家后,徐霞客已卧床不起,只得将他沿途所记的日记和游稿托人整理。在病榻上,他怀念远在彩云之南的丽江和鸡足山,怀念那里淳朴善良的人民,怀念与木增的文字与道义相交的友谊。

友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基本传统美德,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和谐友善思想的论述。如《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以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社会和他人,以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处理各种关系。

友善作为公民应当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友善在化解社会张力、调整社会心态、营造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深入理解友善的力量与价值,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

节目制作:杨敏

新媒体编辑:杨敏

编审:李霞赵文立

终审:马湘和红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