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8/9118609.html

近年来鸡足山镇中心学校把民族文化进校园作为学校发展特色,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各学校以学生为本,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学校“特色大课间活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民族艺术教育活动等多元化发展的艺体教育特色发展格局,形成了以艺促教、以美育人、以体健身的艺体教育特色,以民族文化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全镇学校民族特色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鸡足山镇沙址、江股、白荡坪、上沧、关李五个村委会是白族为主的村委会,五个村委会完小以白族文化传承为重点,勇于创新,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到了艺术特色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双翼齐飞,有力培养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江股完小校长李秀山说:

“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得到很好的锻炼,文化素养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让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巩固和传承。”

白族文化进校园,以霸王鞭、八角鼓作为第一个项目。学校开展霸王鞭、八角鼓舞动大课间活动,把白族群众喜爱的霸王鞭、八角鼓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编成新的舞蹈,作为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九义学校把白族传统舞蹈《阿达秋阿达呦》定为学校课间操,白族文化逐渐融入校园文化,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校成立了白族文化兴趣小组、兴趣班,大本曲、三弦弹奏兴趣班,每两星期都聘请白族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为学生们上课。

江股完小白族学生黄贤说:

“在学校举办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学会了跳白族传统特色舞蹈——霸王鞭。通过白族舞蹈和白族文化学习,我对白族文化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我的校园是一个有独特民族魅力的地方,我爱我的学校,也爱我的民族。”

鸡足山镇新川村委会、大坝子村委会作为易地移民搬迁村,以彝族聚居为主,两所村完小以彝族文化传承为主,把彝族打歌作为大课间活动。江股完小、上沧完小部分傈僳族学生把傈僳族打跳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使白族、傈僳族文化相互交融。

江股完小傈僳族学生罗春燕说:

“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会了我傈僳族打跳,来到学校我又把学到的教给了我的小伙伴们,在课间我们一起打跳,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本民族文化。”

各学校积极在全镇普及民族舞课间操,不断丰富“两操”内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效形成“一校一品”特色。依托本地丰富的民族歌舞文化,改革大课间活动,将“操”与“舞”相结合起来,将优美的民族舞蹈和音乐融入大课间,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教育特色,将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传承”的教育目标。

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活动开展,各学校民族团结蔚然成风,各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各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文化进校园有机结合,利用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等方式,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继续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校园。

图文:王建军

编辑:赵晓丹

审核:李晓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