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画

笑是穿越千古的力量

意大利画家列奥纳·达芬奇的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油画,居然成为了14到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作,画中女性的典雅和恬静形神具备。后人评价画中人物笑容的成份中有83%是高兴,9%是厌恶、6%是恐惧、2%是愤怒,从而折射出当时欧洲思想文化运动的复杂多变。

穿越时空,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灵山,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示现了一副拈花微笑的巨画,并被称为“中国禅宗第一公案”。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大梵天王在灵山会上,以金色优钵罗花献佛,并将自身化为床坐,请佛为众生说法,佛允所请。尔时,世尊登座,手拈金色优钵罗花,面露微笑,瞩视大众,座下弟子皆茫然罔措,独有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乃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今付嘱摩诃迦叶。”由是,佛教禅宗正式创立,摩诃迦叶成为第一位衣钵传人。

佛祖拈花示众

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就是传法交接完毕了。传了什么,按佛陀说的就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那么,摩诃迦叶尊者会心一笑又“接受”到了什么?是心心相印的感应道交,是心的默然寂照。

灵山会上摩诃迦叶是第一个独有所得,得祖位,得无上妙法——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而百万人天也得到默许的未来记,未来也将得到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所以百万人天都是心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作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之护法。

鸡足山

不但灵山会上百万人天都有所得,而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法理法义流传后世永远绵绵不绝。后世所有的佛教徒,乃至一切凡夫众生,凡是听过看过知道“拈花微笑”这一公案出典的,也都会有所得。得其事、得其相、得其理、得其法、得其心、得其意,依个人的心理境界根基信念不同,而有不同的所得。

佛手中的花就是佛花,而果也就是佛果了,谁能明此意谁就绍佛之位,佛灭之后代佛掌教,

迦叶持衣入定的华首门

这就是灵山法会无言之真意。迦叶明白了,所以破颜一笑,这就叫作以心会心、以心印心。

佛拈花微笑说的是无言佛法。佛是不说而说,百万人天是无闻而闻。不说而说是为真说,不闻而闻是为真闻。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这个无言之教,它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佛仍然在向我们拈花,在向我们微笑,在向我们扬眉瞬目,在向我们宣说无言之法。这个法要一直说到法灭,而这法只有与佛有大缘、具有大菩提心的真修佛子才能听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