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路达白殿风软膏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dt/329769.html

岳麓苍山半,波涛黑水分。

传灯留圣制,演梵听华云。

壁古仙苔见,泉香瑞草闻。

花宫三十六,一一远人群。

这是明代嘉靖年间被贬流放云南的著名学者杨升庵来到了大理,同当时的大理白族第一文人李元阳同游感通寺时写的一首诗,诗中对感通寺的地理位置,景色及当时的建筑和历史进行了描述。

大理感通寺,旧时称“荡山寺”,位于大理古城南边五公里的点苍山圣应峰南麓。它始建于汉代,重建于唐,扩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当你从大理七里桥莫残溪一路爬山而上,缓缓前行,路旁还可以看到零散的感通茶园,不多时就到位于苍松翠柏之间巍峨的感通寺山门,山门是大理白族建筑风格,青砖堆砌,白灰勾墙,明清建筑样式的门顶,走过山门顺着林间的台阶而上,你就来到坐南朝北,座落在苍山南麓的感通寺。

当您进入寺的正院,院内中花草众多,有海棠、桂花、丁香、大丽花及许多说不出名来的奇花异草。相传,寺庙里的和尚念诵《龙女经》时感动了龙女,龙女下凡到了寺里做杂工,听说当时的皇后得了乳痈,龙女便化作龙女花,寺里和尚用龙女花为皇后治好了病,国王大喜,给予和尚们重赏,并对寺庙进行扩建,从而有了“奇花”的传说。

院内一株山茶花开得鲜艳夺目,花朵不胜其数。据载,明洪武年间寺里住持无极禅师到南京觐见太祖皇帝时,带有一匹龙马,一株山茶等物,在见帝行礼时突然马鸣嘶吼,茶花瞬间开放,祥光笼罩,朱元璋大喜,这是祥瑞之兆,并给予无极禅师恩赐,让无极禅师主持大理的佛教事务,从而有“龙马”的故事。无极禅师回大理后,拓地建寺,成了大理寺僧之首,感通寺显赫一时。后来担当和尚据此写下了“寺古松深,西南揽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的诗句。寺内前台下方有一水池,水池的正上方有担当和尚题写“暂寄”二字,在大殿前侧边有两棵没有树冠,但已经枯死,特别显眼的大树,殿前左廊有一口五百公斤重铜钟,殿大门左上方悬挂有“一笑皆春”也是担当所书,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等佛像。

大殿的右侧是一栋二层楼房,此楼便是杨升庵被贬,经过大理在此暂住了二十多天,当时他和白族名士李元阳游点苍山,谈古论今,研究学问,吟诗唱和,写下多篇诗文,加深了同民族诗人间的友谊,成为当时美谈。临走时,李元阳便将这一住所题为“写韵楼”。明未清初,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云中一鹤”、“南中高士”的担当和尚从鸡足山来此定居,他对杨升庵品格为人,十分崇敬,重修了写韵楼。因此后人有联“奇花龙马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佳句,此联现挂于大殿门前两侧。

大殿左侧也是二层楼房,为寺里的僧人用房。此楼后面为感通寺后院,种有腊梅,桂花,山茶等树木,特别是有两棵超过六百年茶树,它是研究禅茶文化的“活化石”。寺里僧人自古至今都保留着种茶,采茶,制茶,吃茶的习俗。当年徐霞客游历到此,品尝了感通茶后称到“绝以桂相似”,“茶味颇佳”的赞赏。

当你领略了苍山雪的纯净与圣洁;看够了洱海月的明亮与婉约;感受了古城的质朴和喧闹。你可以到这里来看一看,领悟担当和尚当年“渴来时,茶一甄;饿来时,饭一饱。不担不得,担之不甚草草,漫言结社参禅,且学敲门贾岛”的意境;你也可以来这里坐一坐,背靠古木参天的苍山,感悟“妙香佛国”前世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远眺烟波淼淼的洱海,展望“大理古国”今生的发展和未来。

这里就是“…不得其理不能感……感而遂通”的感通寺。

感通寺山门寺庙正大门担当和尚题写“暂寄”无树冠的两棵枯木奇花龙马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担当题写“一笑皆春”幽静的后院古腊梅花树艳丽的海裳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