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年9月5日-年10月13日),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禅宗高僧,现代中国禅宗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禅宗第十七代祖师,曹洞四十七代,临济四十三代,云门第十二代,法眼第八代,沩仰第八代。其禅功和苦行倍受称赞,以一身而兼禅宗五宗法脉,整顿佛教丛林,兴建名刹,为现代中国禅宗杰出代表。

清光绪十五年(年),虚云禅师游历了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后返回云南,准备参访鸡足山,了解本地佛教发展的近况。到来之后虚云禅师才发现,由于云南的地理因素,再加之时局的影响,鸡足山寺院不仅数量少,更严重的是僧众的修行与佛教的基本规范相背离。禅师竟找不到一个挂单的地方,禅师觉得很有必要对鸡足山寺院进行重建并进一步规范僧众的行为。于是,虚云在鸡足山举办传戒法会,试图通过这次传戒把云南佛法衰败现象扭转过来。他的严格坚持戒律确实在僧众生活中起到了规范作用,鸡足山寺院的风气得到了很大改善,僧众的行为也逐渐如法了。

一九二九年,虚云禅师来到福建鼓山涌泉寺,通过加强戒律的规范作用对院的各种律制进行整顿、整治和革除各种不良现象,把寺中诸多挂名首座、知客取消,只留下必须的几位。把涌泉寺由子孙寺院改为禅宗丛林,规定任何人不能在丛林中私自剃度徒弟。又恢复禅堂平时早晚坐香和冬天打禅七的制度,同时创办鼓山佛学院,大力培养合格人才。一九五三年,虚云禅师来到江西云居山开始重建这里的寺院,在吸取鸡足山、涌泉寺等地寺院建设的经验后,重建真如寺的工作就顺手了,在主持管理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戒律为基础,进一步开始弘传戒律等活动,短短时间内,前来求戒的僧众就比以前增加了好多倍,以至于寺内一时间无法接待。

面对当时的特殊情况,禅师不离戒律的宗旨,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受戒。虚云禅师身体力行实践着佛教戒律,他将自己的大半生都贡献给了佛教事业,他为此或讲经说法或主持寺院的重建,但说到底实质就是对戒律的重视与落实,这是改变佛教近代以来的衰颓局面的关键。

虚云禅师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主要是在禅修、戒律和寺院恢复等方面的探索及取得的成就。其中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弘传、推广和践行戒律为维护佛教的本质和禅宗的延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戒律的实施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与内心禅学修养的真正结合,是从刚开始的将戒律作为一种规范、法则的外在约束力进一步内化为自力、自觉的自我约束和规范,形成真正的正解、正信,最终达到圆满的看话禅修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