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李生发摄
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鸡足山风景区内的余金庵国有林区,有一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队伍“化身”林区“守护神”,60多年来始终守护着人民群众的一方绿地,他们就是余金庵国有林场的党员干部。
大理市余金庵国有林场成立于年12月,主要职责是负责余金庵国有林区面积近9万亩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但要追溯起余金庵国有林区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年份,那就更早了。
据余金庵国有林场退休职工李国清(于年逝世)在世时回忆:“实际对余金庵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从年就已开始,具体月份已记不清了。”年,李国清时任石洞公社大队队长,根据安排,局里要成立鸡足山余金庵国有林区森林管理小组,需在水槽辖区聘请一名护林员。他二话没说,主动请缨,一人挑起护林重任。“因为我是林区唯一的共产党员,就要扛起更多责任。”余金庵国有林区第一位“守护神”就这样诞生了。
当时,李国清的办公条件简陋,工作阵地借住在余金庵破庙里,还有两三名僧人相伴。李国清上下山巡护必经的道路被成群结队驮运木料的马帮踩踏得坑坑洼洼,雨天坑里积水、坑边狭窄湿滑难以前行;旱季坑内红土碎末厚积,尘土飞扬。那个时候,群众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砍伐盗猎现象严重。林区砍树声、林木倒伏声、斧头削皮声、拖料声此起彼伏,远山上不时传来猎人的枪声,林区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厂。每年,因群众烧荒烧地、吸烟、上坟烧香、生火做饭等引发的森林火灾不下十余起。余金庵国有林区生态环境危在旦夕!
为了保护林区森林资源,金庵国有林场的党员干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当前管理人员少,偷砍盗伐势不可挡;有的认为当前群众为了养家糊口,砍几棵树没什么大不了;有的认为没必要严管,睁只眼闭只眼吧……“管!必须严管!我们不仅是林区管护员,更是共产党员,我们要守护好生态,对子孙后代的森林资源负责。”时任余金庵林管所所长王植的浓厚白族口音打断了讨论。
王植曾因制止偷砍盗伐行为未果后,被盗伐分子关进荆棘密布的刺笼中。每当他巡护路过家中,总是被左邻右舍冷嘲热讽,遭亲戚和家人冷语相对:“砍一根椽子贰元五毛钱,你一个月十八元钱工资,张三家砍一天木料就够你一个月的工资了。你看,人家吃的是大白米饭,你家吃啥?再这样下去村里人都把我们当仇人了……”这其中的辛酸至今无人知晓。但王植每次都义无反顾,坚决回到护林队伍当中,与偷砍盗伐的行为作斗争。
历史照片供图
谈起护林工作,余金庵国有林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一段“血泪史”。在赵义良临近退休前,林区桃花箐一带偷砍盗伐严重,他毅然带队,昼夜与盗伐分子周旋了一个多月,导致肺医院。杨育林十年如一日坚持巡山护林,落下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在一次日常巡护中,他因口渴,双膝下跪到山沟中腑身喝水,严重的关节炎导致他难以起身。苏金文扎根深山44载,以“串门子”的方式倾听民意、了解民生、解惑民怨。谁家有困难、疾苦,苏金文借钱捐物已是家常便饭,但最后群众还没还钱、还了多少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建场61年来,余金庵国有林场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护林战场上持续奋斗。如今,余金庵国有林区群山苍翠,绿意盎然,鸡足山金顶寺楞严塔高耸在绿海和蓝天间,三锅桩陇子口水库绿水满载,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走进林间,松声涛涛,莺歌燕舞,白腹锦鸡成群结对,流水潺潺,野花竞相绽放,处处充满勃勃生机。
云南网通讯员李生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