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
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旧时曾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勾担响、火把节里插黄秧“之民谣。
民国七年(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结束了“云南”作为现今祥云地域名称年的历史。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并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相邻。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滇菜由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构成。滇东北地区:因接近内地,交通较为便利,与中原交往较多,与四川接壤,其烹调、口味与川菜相似。滇西和滇西南地区:因与西藏毗邻以及与缅甸、老挝接壤,少数民族较多,其烹调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响,各少数民族菜点是主体。
滇菜特点选料广,风味多,以烹制山珍、水鲜见长。其口味特点是鲜嫩、清香回甜,酸辣适中,偏酸辣微麻,讲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烂,嫩而不生,点缀得当,造型逼真。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山地高原约占全省面积94%,平坝约占6%。滇东高原海拔约米;滇西为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海拔-米,高黎贡山、怒山等南北纵列;滇南河谷湿热全年无霜;滇西北高山气候较寒冷。
从古至今,滇西就流传着“下关的风、龙陵的雨、象达的姑娘、遮放的米”的民谣。因多雨,龙陵称为“雨城”、“雨乡”。老百姓需要时刻对抗寒冷,白酒就成为了最佳选择,喝了暖身,即便是夏天,云南也不热,一下雨就天凉,喝白酒就成了家常便饭。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各个少数民族的酒文化不尽相同,极具特色。这些内涵丰富的酒文化是少数民族物质、精神的双重结晶,贯穿于他们的额历史、社会礼仪、宗教、娱乐之中。
纳西族“客酒”
纳西族人在每有外宾时,总以“客酒”相待。在客人进门时,先将第一杯“客酒”递给贵宾和年长者,以示敬意,然后分送在座的客人。有的人家在生儿养女时即酿造“客酒”,并埋入地下,待儿女长大成亲时开封庆喜,其酒味美不可言。
云南街心酒
在云南省元阳县哈播乡一带的哈尼族群众每当农闲季节,会在寨中较为宽阔的街心大摆“街心酒”,酒席为一百多米长,桌上摆有各类蔬菜和肉食,两旁设有长条木凳供人坐饮,一般会有上百人来参加。
在为期两天的节日里,“街心酒”从上午十时开始,全寨人便欢聚在一起,男女老幼自愿组合品菜喝酒、叙谈祝福。谁家有困难或来年有何新打算,可以在此提出,以便大家互相探讨,得到众人的帮助。
哈尼族闷锅酒
哈尼族人还在喜庆节日时喝闷锅酒,闷锅酒是在甑子里滴成的。在酒宴上招待尊敬的长者和客人,哈尼族人要在其盛满酒的碗里滴上几滴闷锅酒,表示酒源不断,友谊长存,所以来哈尼族人家做客一定要等主人在酒杯中点上闷锅酒之后才能举杯。
在街心酒席中老人们会品着闷锅酒,情不自禁地唱起动听的酒歌,热闹而吉祥。
独龙族竹筒酒
云南怒江贡山一带的独龙族男女老少都喜好饮酒,每当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酿酒。独龙族人酿酒不用土坛而用竹筒。
酿制时他们选用最好的竹中,将竹子做成酒筒,然后将煮熟的大米、小麦、或高粱拌上药酒装进竹筒。7天后,将竹筒盖打开,即可喝到醇香的竹筒酒了。
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地的酒礼习俗,聚集于云南的少数民族仿佛更能喝酒,常有人称云南少数民族是醉倒在坛边的民族,同心酒、团圆酒、迎客酒花样繁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当地尝试一下。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