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红色预警”、“能见度xx米”在上学或上班的途中,漫漫前路,放眼望去除了前后左右的同样堵在一起的车辆之外就是远方的茫茫白雾,真正的“十米之外雌雄同体,二十米之外人畜不分,三十米之外六亲不认”,耳边的车辆鸣笛奏成了一首别具一格的协奏曲。
即使不被堵在路上,步行上班或上学的途中,身边都是同样行色匆匆的人,每个人都似乎不得停留一分钟,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之下,加上时不时的雾霾天气以及经常性的堵车,没有温度的冰冷生活,有没有一种想换个地方地方放松一下身心的想法呢?是不是想远离“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了无生气,体验一番“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田园生活呢?
在我国西南边陲之地,彩云之南有一方乐土,它的名字云南,那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如果在云南这样一个极乐之地选择一个地方定居想想还真是美妙极了呢!而在云南的东南部,有一个地方,那里有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那里人杰地灵,山好水好风景好,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抗日爱国将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文学家孙髯翁……都来自这个美好的地方,这里是红河州的北大门,是高原葡萄之乡,是著名的“佛城”是……她的名字与一次慈祥滑稽的佛同名,她就是弥勒。
至于“弥勒”这个小城的的名字为何与佛相同,众说纷纭,但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法名如玉,在鸡足山弥勒院任住持。有一次坐禅,将进禅境时,突然见弥勒尊佛笑呵呵飘然而至。如玉忙向佛祖跪拜,道:“我佛慈悲,弟子如玉在此修行,持戒入定已有多年,终未成慧,今日幸得见尊佛,求当面为弟子开悟,指示醒觉之道”。
弥勒佛笑而不语,飘然而去,如玉紧随佛祖的脚步追赶,见弥勒降祥云于一座山头似回头向他微笑,之后便有一道金光闪过,弥勒也随之隐去。如玉便告别修行多年的弥勒禅院四处寻找这方灵山福地,一天他由于疲惫于一颗大树下休息,隐约之中似乎又见弥勒笑呵呵地立于他面前,如玉连忙叩拜,拜毕抬头之际,只见前面飞云流霞中显出一座山头,这里岩峰峻秀、林泉幽美,蓊郁苍翠,灵气氤氲。
他认准这里就是弥勒显圣之地。于是就在山中住了下来,四出化缘。不久,在一座叫锦屏的山头上建起寺院,专门供奉弥勒佛,冠名“弥勒寺”。而这一带有一个夷人的部落,酋长名“木勒”,而夷人发音“木勒”与“弥勒”相近,因此这座城便以“弥勒”为名。
这座自公元前16就已经有记载的小城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成就了深韵的文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良好的地理位置,又使其天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多民族聚居又带来了多样的文化……
弥勒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可谓充分诠释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多姿多彩的民歌像泉水一样香甜,绚丽的舞蹈似山里的流岚一般美妙,居住在西山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是出落这歌舞海洋中一枝独秀的山茶花。它像清爽的山风,像欢快的山溪,像燃烧的火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久跳不衰,美名播四海,备受国内文艺界和国际友人的青睐。
这个多山的小城,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西部山间有成林的灌木和乔木。这座滇南城市不仅与佛有缘,而且其身体里流淌着温与暖——温泉相生相伴,在一季又一季的轮回中,人们悠闲自得的享受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
这里地热能源十分丰富,温泉水质绝佳,水温适宜,舒适度自然不言而喻,而弥勒也依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滋养出来了一座天然的温泉之城,试想一下结束了一天奔波劳累之后,浸泡在舒适的温泉之中,彻底放松自己,弥漫的水汽彻底冲走了一整天的烦恼,赶走了一整天的疲惫,带来的只是满心的舒适和享受,如此美好的体验,想想真是美妙极了!
弥勒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城市,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湖水,清新的空气,美味的食物,多样的文化……都给这座平方公里的小城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来弥勒,你动心了吗?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杜梦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