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7日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刘瑞升,民宿企业家、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杨岳雷我们一行仨,相约从下关出发,驱车前往挖色凤尾箐探寻当年大理传统的徒步鸡足山敬香路线。

刘瑞升摄影

杨岳雷驾车,我们进入凤尾箐不久看见公路边有一处露天古怪的建筑,于是停车拍照。

路边还停着一辆小车,沟边一男一女。走近一看,“滇中引水工程”金属牌子下,二人正在测量地表水文。

刘瑞升摄影

旁边有一座很小的桥,侧面写着“龙凤生辉”那“生”字是独创的。

过桥沿土路到了一个依岩洞修的“龙宫”,门头匾额上用水泥砂浆镂刻着“天壹门”与“共和坊”字样。

杨岳雷摄影

落款王子豪、董文海、张成英、杨凤英。在龙宫门口往西南看,挖色大桥历历在目,远处的苍山被笼罩在云雾之中。

听到人声喧哗,龙宫左侧破塑料帘幕后走出一戴眼镜的白须老头来。

先生姓董,名叫董文海,很健谈,他主动领我们参观,不时还挥一下手,

刘瑞升摄影

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间或举起龙头拐杖,

他用白腔汉话诵读了一首自创打油诗:

“凤不在,凤尾在。

龙不在,龙潭在。

人不在,手迹在。

为民造福名誉在,

和尚走了寺庙在。

人不领情阴功在,

道德亲情千秋在。

爷爷在,风调雨顺三世在。

万事如意五谷在,

大吉大利。”。

龙宫正面匾额上有一半拱圈,右边是“福星高照”,左边是“顺气从新”。特别的是,那个顺字左边川字边放在了页字的右边,不知何故?福星高照下墙面上写着:“石砳磊(后面是由四个石字组成的一个字,手写输入法都打不出来)碑坊梁”

“顺气从新”下的墙面上写的是:“木林森(接着第四个木字组成的一个字,手写输入法也打不出来)定江山”。

龙宫前有一供台,供台上方有金色的装饰,有龙的雕像。上面有“董文海、董荣泽、杨凤英、赵沛林”四人的落款,中间还有一个“忠”字。

这忠字在文革时太普遍了,现在倒是很稀罕。看得出来,董文海文化有限,那些对联、题额,中有错别字。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门面下方的对联也显得另类。董字用了草字头下冬字……仁义、道德、理智6个字从左到右排列,理智写成了理志……

我们跟随董文海进入龙宫,这是个不深的岩洞,明显的喀斯特地貌。

洞里塑了一尊手持钢鞭的财神。

刘瑞升会长仔细拍照。

董文海说:“门楼左右两边准备分别塑穆桂英和杨宗保,门楼顶上塑包青天。”说着,他还在穆桂英塑像位置上演示了一下坐姿。“

刘瑞升摄影

董文海在向杨岳雷介绍他的规划

刘瑞升会长好像发现了什么。

龙宫南侧破帘幕后是董文海的栖身之地。

看得出这里条件的简陋和资金的不济。

问起董文海来此地的缘由,他说出于信仰与爱好20多年了。刘会长问我带钱没?我找出一张50元递过去表达我们一点心意。

我看这位置有些“灵异”,整个建筑表达了董文海个人的思考和创意,充满了民间野趣。我开始琢磨起董文海这个人来。

告辞上路,我给大成一个当年高中老同学的孩子去电话询问董文海的背景。不到一个小时,结果来了:“董文海,白族挖色大成七社人,今年82岁,年轻时是泥水匠。为生计四处给人做手艺。30岁后机缘巧合开始喜欢、学习、研究、痴迷佛家题材的泥塑、彩绘。据说他曾是云南省古建筑协会会员,隐居修行地是在60岁之后,全凭个人一锄一铲、一砖一瓦,近二十年不懈的搬运、不断设计、修整而成。现在还在根据自己的意愿不断完善中。其精神、信仰让周边人钦佩,感动。也赢得人们的敬重。董文海还塑了大成“沙漠庙”里大部分泥塑、彩绘佛像及原大成老街面财神殿里的财神彩绘泥塑像。”

回到家里,我打通了挖色著名乡土文化学者王富老先生的电话,

王富说:“董文海与我是小学同学,在大成武庙里的学校读的高小,后来他做了泥水匠、石匠。他有老伴和子女,平时住家,早出晚归,仅一个小时左右路程。他在洱源凤羽塑菩萨像还是有好评的。问到董文海为什么在这里,王富先生说:“当地民间传说这里有‘金郭老龙’,

上天派来大成降雨,要它‘在城里下一点,城外下三点。’老龙骄横,反其道‘在城里下三点,城外下一点’,淹了城(大成)旱了田。上天处死老龙,就在凤尾箐口龙潭边。塑像“龙眼泪”路边有屠龙台,沟里流的是龙血。近来天上出现了虹,预示老龙想回归。于是,董文海在此地建了这龙宫。”

我还问过另一些熟人,他们说:董文海老人家精神可嘉,在大成沙漠庙塑佛确有其事,据说塑佛后身体就好起来,但目前他还不是非遗传承人。

年9月9日胡云龙于洱海之滨苍露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