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辞了在DHL的工作以后,想着给自己放一段时间的假,暂时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离出来,开启一段一个人的旅行,与自己相处。来到云南以后(鸡足山本不在我的行程计划中),因缘聚合,在冥冥之中被指引到鸡足山虚云寺,也是因为这一次际遇,我遇到了我学佛可以依止终生的师父。
约了顺风车,颠簸了两个小时从大理古城到达鸡足山。到了观光车站看见指示牌,无意中走进鸡足山虚云寺,很奇怪,这个寺庙走进来自然感到有一股不可思议的清静力量,让人的脚步和心都慢了下来。
拜完佛以后心里产生了留在这里做义工的念头,要知道我来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准备的,就打算当天去当天回。问惟升师父,这里缺义工吗?师答:你来了就有了。
后来我才知道惟升师父是这个寺院的方丈,师父很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方丈的架子。虚云寺是鸡足山五大古刹之一。方丈惟升和尚是虚云老和尚的徒孙,佛源上人传法大弟子,著有书籍《虚云老和尚的足迹》一书。
记得我来这里做义工的当天,傍晚寺门欲关的时候来了一群人,手里捧着书,直言要找惟升大和尚。惟升师父问他们,你们找他有什么事吗?来客答:“我们看了师父写的书,很受感动,今天特意找到这里,慕名前来拜访。”这时旁人不知是谁插了一句,“这位就是惟升法师”,带头的人连忙顶礼叩拜,:师父,这是我身上所带的所有现金,供养您。师父在院子里和他们聊了一会,“不知可否请您在《虚云老和尚的足迹》这本书上给我留下您的签名?”法师笑笑,“不签,多一个字就多了。”后来才知道,法师说这句话不仅是对祖师大德怀有大敬畏的谦卑之心,同时也对名看得很淡。
鸡足山虚云寺是我见过最清静的道场,大和尚19岁出家,23岁到鸡足山主持筹建虚云寺。期间再苦再累,没有向佛源上人开口要过一分钱。
一日,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转发师父写的《何必在别人的情绪中忧伤》一文,发现有些人基本将此文当成自己的作品而不注明作者,就拿在各大平台发布。将此事告知师父,哪知师父只关心文章的内容是否得到传播,至于有没有署名作者根本不重要。
来寺一周以后,我皈依了。师父赐了我法名,从此以后正式成为佛的弟子。
在鸡足山做义工的两个月期间,深感师父是一个真正低调的修行人,不图名利,不攀外缘,即使做了出书建庙这样的大事,但为人极其低调,安隐灵山二十多年,寂静为乐,悠然自得。犹如惟升和尚写的那首诗:冷月临窗清梦残,披衣独对一灯寒。尘间百事多兴废,寂住鸡山天地宽。
师父一直致力于保护虚云寺不被现代商业化污染,性格低调,听其他师父讲起,寺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