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m.39.net/news/a_6169066.html

一潞师姐,山西大同人,自幼与其姥爷、姥姥在河北农村长大。由于老人年事已高,特殊的家庭成员构成,让其幼时便有了关乎人类生死的疑惑。因年纪小,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在其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

原在铁路局工作,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并无非凡之处。但一次梦境,令其幼时种下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她梦见诸多佛陀菩萨,十分不解。便到寺院请师父开示,得知自己颇有佛缘。这让其更坚信未来归属的方向。

年,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她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来到北京,并开始翻阅佛法相关书籍进行深入学习。直到年遇到湖北黄冈市黄梅县五祖寺的一位师父,随着她对佛法理解的加深,感觉缘分已到,便在五祖寺皈依三宝。之后一有时间便会到五祖寺学习佛法的基础教理,教义,那时的她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学习佛法充满热情。

在五祖寺学习时,经过师父的点拨,她在五祖真身像前,秉承虔诚之心,郑重发愿用毕生精力护持佛法及佛法道场。做一个对佛法、对社会有用的人。未来要做的事业,一定与佛法有关,且不求回报,将自己的身口意全部供养出去。

年,几位藏传佛教五明佛学院的师父到雍和宫附近吃素餐,得知此消息的她前去供养几位师父共同用餐。聊的十分投缘,后来陪同几位师父一起到五台山闭关。当年路况并不理想,崎岖颠簸,在将近7个小时的路程中,她与几位师父一起持莲花生大士心咒。当时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同师父们一起持咒,不会有坏处。后来才理解其含义,修行者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是在净化环境、净化自己和其他一切众生。通过长时间重复的持咒,让其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动,这种感动源于对佛法的理解,也让其对佛法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向往之心。

不久后,她便随几位藏传佛教师父前往拉萨朝圣。半个月的时间,行脚了大大小小20多座寺院。包括尽人皆知的布达拉宫,大昭寺;也有鲜为人知的扎央宗,扎叶巴,青浦山,这些祖师大德成就者曾经修行过的地方。这些地方与都市生活环境及条件天差地别,祖师大德修行的山洞环境更是简陋,甚至艰苦。通过艰苦的修行,将自己内心慈悲转化为造福众生的能量,祈祷过往和在世的众生得以解脱。当她看到这一切,联想到祖师大德的艰辛,放弃世人想方设法追求的美好物质,潜心修行,造福众生,一潞师姐不禁潸然泪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让其明白,外在的物质是不可靠的,人从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得到的一切终将以各种形式失去。感同身受祖师大德苦修不易的同时,也能体现一潞师姐柔情似水的一面。

这次朝圣对其影响重大,对有信仰的她而言,更是一种加持。过去听到“加持”二字,会认为是封建迷信,是理想主义者的自欺欺人。但你真正的接触和体悟后,会彻底颠覆之前的认知。

回到北京后,她不再像之前一样,追求外在的物质,锦衣玉食,灯红酒绿,反而对之前乐此不疲的生活形式心生厌恶。而这种骤然的转变,让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痛不欲生。觉得一切了无生趣的她每天最盼天黑,最怕天亮。最令其感到痛苦的是要以这种状态面对漫长的余生。为了缓解精神压力,分散精力,丰富生活,她报名了古琴学习班,结识的一位老师,劝说其应该剪去三千烦恼丝,尽快调整状态。年轻漂亮,喜欢长发的她听取的老师的建议,在平安大道的金板寸毅然剪去了满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这举动让弟妹伤心欲绝,而又无能为力。剃光头发的她像是一个躯壳,过去花大量精力、财力修饰的外在形象不复存在。

光头的形象让其爱人十分担心,以为她要了断红尘,出家为尼。精神抑郁的她终日在家无所事事,荒废人生。看着妻子饱受精神疾苦,心急如焚。随后其爱人便在雍和宫旁,国子监街上,觅得一处地理位置优越的院子,并为她租了下来,准备让她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业。当时处于人生低谷的她嘴上拒绝了,但心里清楚的知道,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载着情谊与爱。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不能轻易的辜负一个人,更何况这个人是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

年先生已经为其租下院子,但身体及精神状态都极差的她无法面对外界一切事物,也不知道从何下手经营,进而选择了逃避,院子也因此整整空置了一年。

精彩的人生是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其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是人生精彩诗篇的一部分。但当人生失去目标,没有为之奋斗的原动力时,一切似乎都显得黯淡无光,毫无意义。当年在五祖真身像前所发之愿,也都抛之脑后。当时的她不知何去何从,人生一片茫然。

不久后在小院旁边的咖啡厅约见了从河南来北京的万德师父。剃光头不久的她还未完全适应,出门会戴一顶帽子。师父见状开玩笑的说,“我也是光头,你又何必戴帽子呢。”听到这句话的她随即将帽子摘了下来。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她得到了些许的释然,似乎放下了什么,心情也没那么压抑了。人生中有很多表面的假象难以突破,源于内心存有执着,而一个看似简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让内心开始解脱,让自己走出迷茫。

随后,她开始在各地游走,试图让自己忙碌起来。年7月,到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四祖寺参加大学生禅修夏令营;同年到云南鸡足山参访,四处游走目的是让自己表面看起来很充实,实际上是为了逃避面对北京那未开放的月溪香林。

一天,她梦见菩萨脚踩七色彩带,手捻七色花朵,自己围绕着菩萨自由自在的飞翔,当她伸手取菩萨手中之花时,菩萨说:无需我给予你,你自己便有,也可以分享给别人,你要学会牺牲自己。这段梦境对其也有很大的开示作用。人们总是在追逐欲望和摆脱欲望之间徘徊无法自拔,将自身置于矛盾,焦虑之中,外求之道之内,得不到片刻安宁。

同年11月份左右,她在藏区,当时的藏区雪花飘舞,天地间已是白茫茫一片。这是一年内第四次进藏,有朋友问道月溪香林现状。虽然外在形式是还没开放,但在她心中,月溪香林已经开业了。因为她知道,逃避只是暂时的,迟早要面对。

年她遇到了现在的藏传佛教的上师。在上师所在寺院原本以为要每天学习修行的她什么都没做,这让其感到很意外。起初她认为佛法就是学习,看书,因此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通过学习,理解了很多教理教义并可以为他人讲解。但当自身遇到问题时,却难以自我救赎。与上师的接触起初感觉很不好,上师对其当时的境况没有开示,只是一直在开玩笑。离开时她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心境已经发生变化,变得像童年的自己,也明白了上师的用心之处。这次相遇,也是让其走出来的关键。

月溪香林

年,一潞有缘到到西郊法海寺观看壁画《水月观音》,同行的万德法师送给她四个字“月溪香林”。当时并没有太多想法,直到她发心在国子监创办一家可以广结善缘,自我修行的道场,便毫不犹豫的选用“月溪香林”作为这道场的名字。

起初空间名字是月溪香林,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探索,最终精准定位于禅意生活,也将空间名字确认为月溪香林生活禅院。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每位进到月溪香林的客人能全方位的体验,有真切的美的感受。这几年的经营过程,月溪香林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就像农民伯伯努力耕耘,做好当下的插秧播种工作就可以了,至于盈利是收获时候的事。而月溪香林现在就处在播种耕耘的时期,盈利,就交给真正收获的季节吧。

在长时间打磨,探寻的过程中,逐渐清晰了所谓的禅院生活模式,她认为主要体现在空间内每处茶席的布置、每盆花草的设计、每件物品的摆放等方面。而没有任何艺术门类专业学习的她,能把空间布置的如此雅致,都是在几年的经营中学会的,这种由外而内的转变,也让她有了心的升华。

空间设计理念

春节期间到海南休假调理过冬,直到年4月份左右,她才回到北京,开始面对早就应该面对的一切。当时月溪香林正在装修,月溪香林的每处细节想从最初就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前后更换了三批设计团队。

没有太多相关经验的她在面对装修时有些手足无措,还好有位在五星酒店工作的好朋友,帮忙出谋划策,给工人指点建议。朋友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心之所向,历时数月终于落成的月溪香林整体低调而精致,处处凸显了主理人为人处事的调性。

月溪香林处于十字路口的街角处,占地平米,共计9个功能性空间。最外面是木地板平台,与临街其他店面做区分。有两扇门,可根据不同需求或时节分别开启。门口黑色背景板上白色的月溪香林logo写的很小,但很抢眼,给人的感觉是内敛而不乏活力。

进门是大厅,内设展柜墙,一大二小三张散台,可根据不同需求随意调整。紧邻大厅北侧是后面是“清风院”,前院东侧“自在”,西侧“随缘”,北侧“水月居”,“自在”旁的走廊通向后院,后院东侧“林泉庐”,西侧“曹溪阁”,北侧佛堂,二楼是“度母圣殿”。

月溪香林内部整体地面几乎与街面持平,起初也可以选择做成阶梯式的高层以便在周围环境里更加显眼,并没有这样选择是因为当时的她虽然已经有所好转,但仍处于迷茫期。内在的多个声音迫使她选择硬着头皮面对,包括神奇的梦境、先生的爱意、自己的发愿。既然如此,那就从零做起,从底点做起,一切回归平静,一切回归原点,与大地平行,与大自然同在。

她因为发愿来到这座小院并创办了月溪香林,希望以此为媒介,广结善缘、接引众生。让更多人因此受益。当你迷茫、失落、感伤时,月溪香林是心可以依靠的道场。月溪香林之所以能存在,是佛法给与她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使其从原本抑郁消极的状态转化为现在积极阳光的状态,促使其创办月溪香林,用自己的身口意,护持佛法道场。

抄经

月溪香林创办以来,广为人知的公益活动是周日下午2:30的抄经共修。此活动受湖北悟正法师启发。至今已五年多,至期。美好的月溪是师兄们共同的家。心经全部在寺院请回,抄写好抄写好的心经未来会装藏于一座湖北寺院。

般若号角

年9月9日,与李玉刚老师等人在五棵松体育馆举办了万人大型梵呗音乐会——“般若号角”。由于音乐会性质特殊,筹备期间可谓大费周章,最终能成功举办,也得益于各方菩萨的护持。

名字寓意是打开人类智慧,吉祥的法器。起初人们因为贫穷而更注重追求物质生活,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人在物质生活得到相应的满足,但精神生活极其匮乏,因而出现相应问题,当般若号角吹响,希望现今社会的人们能停止过分执着追逐物质的脚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神追求上,从而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造就更富足的自己。

音乐会到场1.5万人,那种盛大场面是不在场的人难以体会的,很多人在过程中泪流满面,难掩激动的情绪。音乐会引起了轰动,备受好评,同年在成都、大连、沈阳又举办了三场。同样好评如潮。

音乐

不定期与业内朋友,老师组织不同主题茶会;因其对音乐十分感兴趣,空间内除特殊情况外,会一直有音乐播放,因此也与诸多音乐家结识,并在月溪香林举办了多场小型主题音乐会。

这给了她很多启示,发现人们在参与心灵音乐会的过程中,情绪会得到相应程度的释放,内心会得到相应程度的解脱。因人而异,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些许帮助。当看到人们脸上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她明白,音乐是有疗愈作用的。因此发愿做更大型的梵呗音乐会,造福更多人。

自我灌顶

现在来月溪香林找一潞师姐谈心交流,寻求帮助的人很多,但她仍然会抽时间收拾庭院。拿着拖把,用心擦拭每一块方砖。起初只是单纯的为了擦干净,到后来,随着对佛法理解的加深,开始不只追求表面的擦干净,而是用心擦到可以透过方砖照见自己,同时希望日后走在方砖上的人能得到自己的祝福。别人看到宁静,干净的空间,心灵得到抚慰时,自己也因此收获幸福,那种喜悦油然而生。有师父说这是自我灌顶的能力。

未来计划

月溪香林会结合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善知识,不同领域的老师,举办诸如茶会、音乐会等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

基于空间使用及人群的需求,她与服装学院老师合作创办服饰品牌。品类取名斋心服饰,品牌名是夺舍,这个名字本身具有极强的能量。服装设计蕴含无量发心,取舍间是力量与智慧的碰撞,服饰是桥梁和纽带,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传播无限正能量。

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

当时小院签了5年合同,最初还空置了一年,只剩4年的时间经营,她却选择翻天覆地的装修,这在外人或经营之道来看都是不明智的举动,但她认为,空间布置完毕开业后,哪怕只帮助到了一个人,便是值得的,空间的存在便是有意义。而多年后回头看,当初心心念念的帮助一个人也不会浪费此番心血,那被帮助的“一个人”就是她自己。有一句佛教经典: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

当你发愿要帮助更多人,并身体力行的,这个过程也是被帮助的过程。反之,这个过程有太多人被月溪香林帮助。

月溪香林是其生命的一部分,很多人把月溪香林当作寄存心灵的家园,一潞师姐自己亦是如此,每每从国子监街上走回月溪香林的路上,她内心都会升起感恩之情。当精神世界无处寄托,肉体做着只为养家糊口的所谓工作,其内心是凄苦的,是需要改变的。但更多人不会选择与他人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