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春城昆明的北市区,有一个4A级景区,占地多亩,景区内有一铜铸宫殿,名叫“金殿”。这一宫殿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明崇祯十年()铜殿迁至大理宾川鸡足山,铜殿重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距今已经年历史。

金殿

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纯铜铸成。

全是铜铸成的

这里遍山云南油杉古林挺拔苍翠,空气清新,被誉为“一半青山一半云”。传说凤凰曾在此山树林中栖息,周围村子里的人都能听到凤凰的鸣叫声(孔雀叫声),所以称为“鸣凤胜境”。

鸣凤胜境

在这座山上,曾经先后建铸过两个金殿,据地方文献和寺内《碑记》记载(,第一个金殿建造于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年)。因云南东川等地产铜,每年都要按规定数量外运,从四川转水路运至湖北的城陵矶铸钱。后因战火兵燹(xiǎn)无法将铜运进中原。当时鸣凤山道观的道长徐正元,便呈请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七十二峰的中峰太和宫金殿,冶铜铸成殿宇,供奉“北极玄天真武大帝”,取名为“太和宫”

太和宫

清康熙十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第二个也就是现存的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

明崇帧十年(年)云南巡抚张凤翮曾把金殿移至大理宾川鸡足山天柱峰。张凤翮迁走金殿的原因也是奇葩,当时统治云南的沐家作恶多端,屡被朝廷惩治,家运日衰,但他不从自身上找原因,而是从迷信中寻求解脱。认为鸣凤山在城东,山上立有金殿,“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故由巡抚张凤翮出面将铜殿拆运至鸡足山。搬迁的金殿于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期间被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