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坚持以各民族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绘就民心工程,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各民族经济不断发展。
村民采摘水果
高速公路通车
脱贫攻坚聚人心。宾川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双融合双促进”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2.1亿元,实现3个贫困乡镇脱贫、52个贫困村出列,净脱贫户人。为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宾川县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协调争取民族项目资金多万元,实施了“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多渠道整合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等各类资金8亿多投入示范区建设,打造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生态建设入人心。宾川县高度重视各民族群众生存的自然环境建设,从严从实抓好金沙江十年全面禁捕工作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全面落实,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水果上山”,森林覆盖率达56.39%,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建成拉乌彝族乡和鸡足山镇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以及8个省级生态乡镇,为优化长江重点生态区安全屏障体系奠定了生态基础,提升了宾川各族群众生存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空间。
民生改善得人心。宾川县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县“五网”基础设施成效显著,路网通车里程达公里,电网实现村村户户通,城镇和自然村互联网光纤覆盖率分别达%和83.7%。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城乡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参保率达%,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各族群众健康福祉持续提升。民生工程的每一项建设给宾川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加快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绿色产业惠人心。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宾川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全县以水果为支撑的“一县一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创新开展水果产业协会联盟行动,组织10户民族贸易企业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业致富联盟,引导水果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石榴、葡萄和柑橘等水果面积达33万亩、年总产量近万吨、产值达70多亿元,“宾果儿”优质水果品牌源源不断销往“新马泰”等10多个国家,以及“北上广”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成为与世界和全国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果”,成为各族群众增收的“致富果”。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递增13.1%,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云南网通讯员胡雪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