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云南又称彩云之南,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在云南的姚安县有一座寺庙,叫德丰寺,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这座寺院始建于明朝,明朝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德丰寺建寺之后曾被改为书院、后又被改成文庙,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你们好奇吗?今天就有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下这座历经波折的寺院吧,顺便看看它都经历了些什么。

在姚安县城德丰路有一座明代古刹德丰寺。德丰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旧址在城南,因遭兵燹,永乐二年(年)移建于今址。嘉靖三十八年(年)广东揭阳举人杨日赞任姚安知府时重修,总兵木昂书匾于其堂日“真如境界”。万历年间着名思想家、福建晋江人李贽出任姚安知府,曾把禅堂改为“三台书院”。道光年间,僧侣被逐。光绪年间改祀文昌,后又改为德丰书院,县立中学、县立小学、如今则把德丰寺的一隅辟为县博物馆。德丰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德丰寺为三重堂古代建筑群,由大门、过厅、两厢、正殿、两耳组成,并有一座附属建筑地藏寺在山门的右侧。整个建筑群结构严整,布局匀称,是我省现存明代斗拱建筑中最为完整的建筑群。寺院内文物荟萃,有云南八大名碑之一、刻于大理国元享二年(年)的德化铭碑(原址在官屯兴宝寺,年迁到德丰寺),有从兴宝寺迁来的十尊宋代木雕和铸于明代的释迦牟尼佛铜像,还有一尊造型极为优美的高萌映铜睡像,各种古瓷器、古字画,多达余件。

德丰寺的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前后无廊,单檐歇山顶;梁柱为抬梁式,系叠木面成,无钉楔痕迹。粗大的柱子承载着全部房屋的重量,屋顶上的正脊,两端抬升异常显着,具有较明显的地方特色。殿的两山收进较多,举架平缓,檐出较长,翼角平直,屋角外伸较远,轮廓挺秀率直。正殿的柱与梁、枋、檩子之间全部用斗拱联结,分别置于内平柱和外檐柱柱头之上,依间次架进施用,结构严谨,风格与国内其他明代建筑基本相同,但在细部上又具有以下特点:一、内檐“斗拱”的泥道拱用材较大,比其他拱高出四至五厘米,用以增加斗拱下部的承载能力;二、内跳枋雕如意头,和第一跳正心瓜拱的的涡云,为北方明代建筑所少见;三、在斗拱最外跳的枋子上精心雕刻,使斗拱的外观显得精致美观;四、不能起挑杆作用的假“昂”,自斗耳外斜出,从外部看酷似真“昂”。

但最引一般游人注目的还是姚安土同知高看映的铜铸睡佛。高奇映(年~年)清代姚安人,世袭姚安土同知职。受其父高耀的影响,自幼饱读诗书,晚年弃官隐居,著书讲学。著有《金刚慧解》、《太极明辨》、《鸡足山志》等,有学士文人多人出其门下。铜像铸于康熙年间、长1.7米,重两百多公斤。高前映头枕酒葫芦、双手搭肩、两腿向上弯曲,十分潇酒地伸卧在地上。铜像上铸有两段铭文,一段在酒葫芦士,另一段在右脚膝部的衣襟上。酒葫芦上的铭文是:“有酒不解,解其太和;有饭不饱,抱德潜阿。眉上不挂一丝丝愁恼,心中无半点点烦嚣,只是一味黑甜睡到天荒地老。陈华山再来人题词。”衣襟上的铭文为:“屈子日:众皆醉,我独醒夫。夫人也,而反是不中山之醉,醉则千千日,不糜盐乎王事,不劳困其肌骨,胸中心有烟霞,一睡乃逾三万六千日。”

铜像的额头、肚子、膝盖等部位被游人抚摸得闪闪发光,据说,游人的身体哪里不舒服,只要诚心地抚摸一会儿铜像的那个部位,就能手到病除。我们当然不会相信这样的传说,但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抚模了铜像,因为铜像的确铸造得太精美、太潇洒了。

这里你有来看过吗?你摸过那个铜像吗?如果没有,可以来看看,顺便试一试姚安土的铜像到底灵不灵验。只是不知道如果姚安土能穿越时空看到自己的铜像被这样对待,会是怎样的反应?高兴于自己被信仰,自己的传承遗留至今,声望千古留名,还是生气于自己的遗像被人轻薄了,还持续了这么多年。哈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