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获悉,近日,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团队在大理苍山及鸡足山发现蜉蝣目小蜉科背棘蜉属一新种——金乌背棘蜉。
金乌背棘蜉(Notacanthellajinwu)是小蜉科背棘蜉属在全球记录的第四个种。该新种因亚成虫体色与初升的太阳颜色相似,且在日出时间进行羽化,结合中国有用神鸟“金乌”作为太阳化身的神话故事,故将其命名为金乌。
金乌背棘蜉形态图——亚成虫。
此次发现的金乌背棘蜉分布于苍山溪流的低海拔区域,指示该区域溪流自然水环境得到持续有效保护,上、下游连通性较好。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苍山平行溪流的流域水生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之水陆一体化研究()”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项目(QZKK)”的支持,相应成果于年5月26日发表在ZooKeys杂志上,论文首次描述了背棘蜉属的成虫形态特征,并对该属与其它相近属之间的分类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
金乌背棘蜉形态图——成虫。
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创新群对苍山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其中,李先福博士致力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带领学生对苍洱流域的水生环境和水生昆虫进行长期探索,金乌背棘蜉的发现得益于多年的积累和观察。年,李先福博士等还在大理苍山发现了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另一新种——大理亚美蜉(Ameletusdaliensis)。
记者马丽芳/文图片由李先福提供
编辑:马丽芳
审核:杨若兰
终审:刘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