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千年,历史悠久的古都不在少数,但问起来,或许不少人首先想到的还是陕西;正是因为历史太过悠久,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着很多“神奇”的景致,西安就是如此。

说起“神奇”,整个陕西可谓遍地是宝,每年发现、出土的古墓举不胜举,各种稀奇古怪,价值千万,甚至过亿的文物更是琳琅满目,因此陕西也成了旅游胜地。

“旅游”到陕西,西安的大、小雁塔必须要去,尤其是拥有“自愈能力”,曾“三开三合”的小雁塔更是必到之处。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门外“荐福寺”内,始建于千年前的大唐王朝,也是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古建筑之一。

顾名思义,“小雁塔”的规模比大雁塔要小一点,但这里的传说故事可一点不逊于大雁塔,著名的“关中八景”就有小雁塔的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大(小)雁塔”是长安的地标性建筑;单说“小雁塔”,虽然建在荐福寺内,却要比寺院晚建两年,这座佛塔专为“义净禅师”而建。

“义净”也是一位西取真经的大德高僧,于唐咸亨年()经海道(今广州)取海路,又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至天竺、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在“那烂陀寺”勤学十一年,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

史载“义净”游历三十余国,携梵经四百部、舍利三百粒归唐,曾得武后亲自迎接;后至长安翻译梵文佛经,“小雁塔”就是专为其译经所建。

义净历时十二年,翻译真经五十六部,共卷佛家经典,今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

或许正是有了这位“西取真经”的大德高僧,小雁塔的故事层出不穷,这里发生的“神迹”更是举不胜举,比如著名的“三开三合”。

这么说其实并不准确,也有说陕西曾经历6次“地动”,小雁塔应该是“六开六合”;不管怎么说,小雁塔总归是“裂开”过,但又都神奇的“自动愈合”了。

按最近的历史记载,年(明代)陕西曾经历一次“大地动”,当时整个陕西房舍建筑倒塌无数,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神奇的是,一片狼藉中唯独“小雁塔”屹立不倒,但塔身也裂开了一尺多宽的缝隙;这本来没什么稀奇的,只能说小雁塔比较“坚固”而已,可后面的事就比较神奇了。

时隔34年,也就是明正德年间,裂开的小雁塔竟然“一夜愈合”了。

当时百姓以为“神迹”,纷纷至小雁塔下跪拜祈祷,就连朝廷得知此事后也是高兴非常,认为这是“大明将兴”的吉兆。

文人墨客也不甘落后,有位叫“王鹤”的文官专门跑到小雁塔去看,并在北塔门的门楣上题记“明成化末,长安地动,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从“题记”可以看出,小雁塔在明朝经历了两次地动,第二次发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

当时小雁塔再次“裂开”,自动愈合的时间为嘉靖四十二年,“神合”之名由此而生。

此后还有“开合”,地动发生在康熙辛未年,小雁塔再次裂开,康熙辛丑年“自动愈合”。

千年古建筑经历3次(或6次)地动,能屹立多年已属神奇,还能“自动愈合”就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不是提到“神合”吗?不出意外的和神话故事联系在了一起。

这座小雁塔曾是为“神僧”所建,“义净”又从西方佛教圣域带回来颗舍利,民间盛传,这颗舍利就放置在小雁塔的地宫内。

小雁塔千年不倒,且“三开三合”就是得益于颗佛陀舍利的佑护。

这里说的比较简单,总之“像模像样”的传说版本繁多,如今的小雁塔景区还有专门介绍。

现在是科技社会,各路专家自然要从科学角度出发,再对小雁塔“开合”做一番解释。

先说小雁塔“千年不倒”的原因。据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迹,相关人员曾修缮小雁塔,发现塔下有厚厚的夯土层。

这倒没什么奇怪的,地基打得牢固也是历代重要建筑的通例,怪就怪在,小雁塔的“地基”并非普通的平面,而是一个半球形,就像一个实心的“锅”。

经研究,专家给出科学结论,大抵是说:正是这种锅形地基,即使遇到地动,压力也能被平均分散,原理和“不倒翁”类似,地面上的小雁塔才能随地基晃动,即使历经多年,依然能屹立不倒。

那么,小雁塔裂开,又“自动愈合”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解释称:其实小雁塔在年第一次裂开后就没有“愈合”过。

只不过古代建筑都是土木结构,时间久了,草木种子随风飘进“裂缝”,之后生根发芽;长到郁郁葱葱时就挡住了“裂缝”,从远处看小雁塔就好像“愈合”了。

随着之后的地动,原本已经存在的“裂缝”再次遭到破坏,野草和土块被震落,这样就好像再次被“震裂”了一样。

再以后的“愈合”,原理和第一次类似,草木种子随风进入裂缝,随后生长得郁郁葱葱,挡住“裂缝”等。

当然,这仅是专家给出的解释,虽说有一定“科学道理”,但总归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多年来数次大地动,如果说一次“开合”是地基和野草的原因,但3次都是一个原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如今的小雁塔早已修复一新,曾经的“裂缝”也已不复存在,“三开三合”只能从史书中寻找蛛丝马迹,不过如今同样有神奇的一幕,“雁塔晨钟”。

荐福寺内有一口金代铸造的大钟,据说重达“一万六千斤”,钟下还有一眼“水井”,每敲钟6下,就有清水自井口涌出,据说钟声越大,涌出的水流就越大。

科学解释无外乎“压力”,但如此神奇一幕还是颇为清新稀奇的,您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