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图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037852.html

云峰寺

从成雅高速荥经青龙站下站至青龙乡境内的红岩桥,一书“西蜀名刹”的牌坊赫然映入眼帘。缘此入山,沿着公路曲折盘旋而上,一片茂密的帧楠林,高耸的山门和古老的佛塔进入我们的视线,历史的禅意扑面而来。这便是在古雅州、在西蜀颇负盛名的千年古刹——云峰寺。寺内首殿前赫然立有一座玲珑滴翠的硕大太湖石,传说此石乃是自太湖绝远之地飞来,故古刹也唤作“太湖寺”。

云峰寺殿堂宽敞,庭院幽深,古刹之内古木林立,佛塔高耸。庙堂阶梯下,有两株帧楠尤为壮观,这两棵树一株高31米,一株高36米。最为奇特的是,其中一株古帧楠,树干分开巨大的枝杈,一边光秃枯萎,一边却依旧枝繁叶茂。

据寺内僧人介绍,数百年前,此树曾遭五雷轰顶,树干被雷电击中,众人都以为古树已死,甚是悲凄,却不想时隔数月,枯木的枝干上长出了新枝,年复一年,古树不断向另一个方向生长,又重新生出健壮枝干,也就形成了这棵“一生一死,相依千年”、“一枯一荣,生死同根”的奇特之数。生死一体,相依相偎,千年古刹中的“生死树”,带着佛家玄妙的沧桑,至今枝繁叶茂。

关于帧楠与寺庙的缘分有个传说,据说太湖寺在毁于元代兵乱之后,元末明初间,云南鸡足山有一云游僧前往峨眉山朝圣,途经太湖寺小住,便栽下几百株帧楠,当云游僧从峨眉山返回时,见所植幼树生机盎然,一片葱茏,自觉有缘,遂留下随处化缘,重建了寺庙。这样的好地方,或许是青烟的袅绕、或许是木鱼的敲击声、或许是僧人们的诵经声,让帧楠树们如沐天露,生长两千年而挺拔依然。

云峰寺藏经阁巍峨的大殿色彩炫目。藏经阁为明代古楼实物,飞檐雕梁,画栋花墩,具有典型的古代庙宇建筑特征。步入藏经阁,鲜花盆景掩映之中,一个小巧精致的天井透下白昼的光亮,恍惚间似乎可以触摸到时间流逝的波澜。

在云峰寺内徜徉,可以感觉历史的味道。这座一千二百余年前兴建的庙宇,经历了千年辗转的苍茫。唐朝中期,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韦皋西抗吐蕃,为方便运送军粮,韦皋便扩展青衣江航运,修通乐雅水道,并于水道沿线兴建庙宇二十余座,祈求保佑水道畅通。这些庙宇,也就构成了闻名遐迩的“辟支道场”。时隔千年,这个庞大的道场淹没在岁月中,当地仅存庙宇数座,保留着道场昔日的盛况。云峰寺,就是“辟支道场”现存的最大最完好的庙宇之一。

现今,云峰寺周围,灰白的水泥路已经爬上了曾经难行的大山。变迁中几经兴废的古刹,透着香火的朦胧,钟声依旧悠然、梵音依旧渺渺。

砂器

荥经砂器,三千年土与火的交响。古老生命的传承不息,不在于精致华美,在于大巧若拙、粗朴犷美,不媚权附贵,进寻常人家,灵气若水,地气盎然,底气十足……荥经砂器从古严道的金戈铁马中走来,生态依旧、古朴依然。

老天赐予荥经丰富的白善泥和煤资源,白善泥与二炭的结合做成器皿,施以上千度高温焙烧,形成迄今多年独特的黑砂烧制技艺。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一道道原始的工序赋予了荥经砂器历史的厚重感,用古城盛产的白善泥与炭灰渣碾磨成粉末,按1:1的比例搅拌混合,做成泥坯后经高温焙烧冷却,闻名于世的“黑砂”便闪耀着镀银般的光彩。

荥经砂器的制作可追溯到历史上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根据考古专家对严道古城遗址附近春秋战国墓葬和秦汉墓葬出土的砂器陶器进行研究,发现春秋战国时的陶器其原料、配料、器型、制作工艺已具备了荥经砂器的主要特征;而秦汉时的陶器其配料成分、比例、器型、制作工艺、烧制温度均与今天基本一致。

荥经砂器古朴、美观、大方,作为生活器具一直沿用至今。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费城展出,荥经砂器以保持离火后砂器内的汤仍沸腾数分钟而震惊四座。60年代初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拍摄了荥经砂器的纪录片,但因当时生产技术落后,虽具美名的荥经砂器却空负盛名不能形成规模,走向世界。

今天,运用荥经本地的砂器原材料,经过艺术家之手,黑砂器开始成为一件件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艺术品。茶具、香炉、摆件……极简的色彩,带来返璞归真之感。

名小吃

荥经街市历来饮食店铺、摊点众多,人们对经营者的称呼多在其店铺或经营品种前冠以姓,如“陶面馆”、“王馍馍”、“唐瓜子”等。民国以来,先后有名的传统小食主要有手工宽面、椒盐饼子、凉拌椒麻鸡、和同福斋的三合泥、三祖述的鱼香螃蟹蛋、百花香的云片糕、赵国珍的熏排骨、陈汝芳的活汁粉、曹体仁的糍巴粽子、刘土地的盅盅糕等。其中,多有失传或歇业。现将经营未间断的品种予以列介:

  椒麻鸡

  荥经凉拌鸡,取味椒、麻,故称椒麻鸡;制作宰片时,多以木棒敲打助力,又名棒棒鸡(这一名小食传到县外后,多用此名),传统经营中,多盛于土陶钵,淋上佐料,手托游售于茶坊酒肆,故又称钵钵鸡。凉拌椒鸡切片分明,色泽鲜艳,盛入盘、钵中,鸡片罗列成凤眼重重,极似孔雀开屏。主味麻辣,入口爽适,脆而不腻,易于咀嚼和消化,为下酒佐膳的美肴,待客上品。

  凉拌椒麻鸡属传统名食,尤以街头经营的“钵钵鸡”最盛名。民国以来,加工经营“钵钵鸡”的很多,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荥经棒棒鸡,出名的有周鸡肉、陆鸡肉。

  荥经凉粉

荥经凉粉选用山区纯天然豌豆为主料,经手工淘、泡、磨、滤、沉、滗、熬、炒凉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不掺任何化学制剂,具有口感细腻香脆、清纯自然、回味悠长之特色。可作主食,也可佐餐,可煎可炒等。荥经凉粉属于雅安老字号传统食品,畅销省内外,远销美国,获得外国友人的好评。

  挞挞面

  挞挞面又名手工宽面,民国时期,县城中的面馆多在上午经营手工制作的宽面,兼售油饼子,食客多二者并存餐,此种面食香脆入口,为大众喜食的名吃。挞挞面在荥经已有多年历史。其特点是手工制作,主要经过调、和、揉、挞等几道工序来完成,其“挞”堪称一绝,故称“挞挞面”,解放后成为县外名食。主要品种有:牛肉、杂酱、大肉、排骨等10多种口味,配以考究的佐料,色、香、味俱全,深受广大顾客喜爱。

  椒盐饼子

  椒盐饼子是荥经传统名食,乃酥锅魁的代表品,属“千层酥”。香、脆、进口化渣是椒盐饼子的主要特色。该品虽饱含油酥,但观之无油,触之不腻手,食之有油,食之不腻口,冷、热酥松柔顺,不碍齿。打制椒盐饼子,除常规用品和炉火外,须配备古城坪砂锅厂烧制的烘锅,制饼前,按传统工艺起孝面、酥面和子母面。打制时,按一定比例将酥面包入子母面内,经揣裹和反复杆、捲、摊,成园形坯子,分批摊上锅烙,头面细烙,二面粗络,再入烘锅烘烤,数分钟即成。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众多椒盐饼子中,“邵饼子”最盛名,其名已远播县外。产品除椒盐饼子外,还有混糖方酥、混糖园酥饼,顾客不分贫富,均喜购食,且常作馈赠亲友的礼品。

油饼子(焦巴儿)

油饼子、焦巴儿的做法相同,只是焦巴儿带馅,稍厚,油饼子不带馅,稍薄,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已几尽失传。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