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去鸡足山,上山之前,会路过水果之乡宾川。
入秋后的宾川,满山遍野都是各样的水果,新鲜得实在诱人,正好顺带一些给老友,算是提前的一个中秋薄礼。
老友近70大寿,师从国宝级书法大家启功先生20多年,得启功先生真传,加之长期临习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等古代书法名家,博采众长,长年累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书法风格和书法见解。
每年的入秋之前,老友都会从遥远的长江下游居住的城市,辗转几千公里,然后在祝圣寺安顿下来,静静的写上几个月的书法。
按老友的说法,趁有生之年,为后人留下一点可以见人的东西。
老友最擅长的抄佛家经书,“心经”的抄写是举手之劳,其抄写的“金刚经”更是其书法造诣的一绝。
每次的“金刚经”的抄写,都是在祝圣禅寺完成的,按老友的说法,得力于虚云老和尚的法力加持。
老友抄五千多字的金刚经,准备两个月,抄写一个月,要三个月才可以完成。
一部金刚经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的抄写,其精力,体力,定力,不是一个近70岁的老人轻易可以完成的。
(老友正在抄写的第十六部金刚经)
老友抄写的各种经书书法,都是各大寺院争相收藏的墨宝,每一部经书未抄之前,都已被各大寺院提前预定,成为各寺院的寺藏碑刻之物。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生态之下,一个近70岁的老人,能净心于寺院简陋的环境中,醉心于传统经书的抄写,其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功德无量的善举,再加上那如印刷般规整美观耐看功力深厚的小楷,在佛教界的经文书法中,更是难能可贵、屈指可数的。
书法之美,是华夏文明独有的传统之美,当书法和华夏传统的诗句、楹联,对子相生融合,又衍生出另外一种别样的华夏传统文化的尽善尽美。
书法的魅力大抵如此。
老友深厚的书法功底、古诗文功底,大抵诠释了这样的华夏文化之美。
帮朋友请了一幅“千禧”墨宝,再加上自己顺的“桃李春风一杯江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几个自己喜欢了几十年的字,算是这次临起意的鸡足山祝圣寺之行的最大所获。
去鸡足山的路上,暴雨如注,抵达祝圣寺之后,雨歇天朗,云开雾散,天蓝山黛,山寺清明,这也是一种福佑吧。
菩提旅行,一切都是恰好的安排!
文图:蒹葭
编辑:偶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