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好么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5258549178207673&wfr=spider&for=pc

导语: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杨老师的文字,怀着最鸡足灵山盛境的憧憬和对神秘博大佛教文化的崇敬,踏上朝拜之旅,感受佛教内容博大精深……

米的海拔,本身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数字,再加上中华几千年佛教文化厚重积淀,更是让“鸡足山”这个名字蜚声环宇,为世人虔诚朝拜。

岩峰竞秀、泉水潺潺、苍松翠柏、鸟语花香,鸡足山以其雄、秀、幽、奇的绝妙风光深深吸引旅者寻幽探奇的脚步。无山不寺,无寺不僧,鸡足山上“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佛地洞天”成为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妙香净土。

好山养好水,高山育灵气。身边人的言传、报刊杂志的描绘、网络的传输,让我全方位地对鸡足山有了逐渐清晰的影像,也不断滋生向往。

我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佛教信徒,但就在这个五月,我怀着对灵山胜境的憧憬和对神秘博大佛教文化的崇敬,踏上朝拜之旅。

五月的云南,阳光普照,游云飘逸。

气候有些闷热,眼球却绝无半点浮躁之感。进入宾川境内,宛若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沿途绿树成荫,田问地头水果树木成林,繁茂葱茏。宾川盛产水果,适宜栽种多种亚热带水果,是云南重要的水果基地。葡萄架上葡萄成串,柑桔地里柑桔争艳。马路边上,果农摆开架势,摘果上架,热情地向着路人兜售着自己勤劳的结晶,热情地为游客指路导游传经赠典,那笑脸比金黄透亮的柑桔还灿烂。这样的景致,谁也不会相信,就在刚刚过去的春天,百年难遇的干旱曾让云南大地焦渴疲惫。

一阵阵清风拂面,一股股暖流上涌。

未进山,先得灵气。佛教仙境,灵光普照,纳山川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地肥林丰,物产富足,民众聪慧,和善祥和。

放眼远眺,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山山险峻。

鸡足山却别具一格。前列三峰,后拖一岭,状如鸡足。山峦起伏连绵千里,天柱巅峰夺人心弦。苍松翠柏摇曳,绿竹林海旖旎,山无一波平,绿无一点混。座古刹洞府星罗棋布,万千僧尼青灯静修。更有高僧辈出远播四海,文人墨客云集吟唱,仙风遗迹密集,诗文书画荟苯。人间沧桑历变,山里景观依然。

车停“灵山一会”坊,游客蜂拥而下,留影赏景买票购物,既匆忙激越又井然有序。我跻身其中,心忽然紧张起来。就这样进山么?灵山仙境,我一凡夫俗子是否太过唐突,太过冒昧?

“灵山一会”山门巍然屹立,飞檐翘角,凌空振翮,斗拱石雕,古朴典雅。“天开佛国”“云路初登”几个大字刚劲潇洒遒劲有力气贯长虹,字字珠玑耐人寻味。高山磅礴,海纳百川,佛门广度,众生平等。

灵光闪现,心境豁然。

静。平静,宁静,幽静,肃静,心静。但绝不寂静,僻静,冷静。

上山羊肠小道曲折盘旋。绿涛翻腾,遮天蔽日。茂林修竹,婆娑旖旎。鸟语婉转,兽迹频频。鸡足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妙,幽静深邃中尽显天然之趣,险峻奇异里气韵回荡。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点点绝妙;胜概八景、幽胜八景、灵异八景,景景迷人。云间树色千花满,松里泉声百道飞。小桥流水悠然,古木苍松落落,古刹红墙青瓦掩映。

人头攒动,游人香客如织。人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来自五湖四海,殊途却同归。皈依自然之境,皈依佛光之灵。在这个清静的世界里,人们自然地放轻脚步压低声音,深恐惊扰打坐僧尼的禅思。

静。静气,方能体健;静心,方能禅悟。菩提不是树,明镜亦非台。

目光穿越时光隧道。

狂风大作,乌云翻卷。鸡足山米顶峰悬崖峭壁上,西方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之一饮光迦叶尊者,抱金裥袈裟携舍利佛牙,傲然屹立,诵经做法。与之相斗的鸡足大王虚汗淋漓,脚慌手乱……

斗法的结果,鸡足大王败退下山,做了山脚白族村落沙址村的本土神。

斗法的结果,法力深厚的迦叶尊者辟华首门为华化道场,开始讲经诵法,广施弘德,弘扬佛法。从此,鸡足山麓寺掩庵藏,香火渐旺。

唐代,佛教之风大兴,各方政权、高僧名士纷纷筹资在鸡足山圣地创寺建庵、弘扬佛法。元明清几代王朝也崇尚佛教,动用国库巨资大掀修建寺宇热潮,鸡足山沾上光彩进入中兴时期,发展成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多僧尼住山修佛,各方信众更是络绎不绝。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宗教活动,多次拨款并派员修缮鸡足山寺庵,山中僧尼农禅并重,学修同兴。天有不测风云,“文革”期间,鸡足山也难逃厄运,灿烂历史文化、丰富的佛教经典和流光溢彩的名胜古迹顷刻毁于一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始恢复和落实,鸡足山再次受到重视,并重新修复建设,先后共修复重建了金顶寺、铜瓦殿、迦叶殿、慧灯庵、五华寺、祝圣寺等座寺庵。鸡足山名声再次大震,海内外高僧纷至沓来,为鸡足山佛教界弘扬佛法、肃整修持、精进道风。数不清的善男信女也不远千里,纷涌而来,朝山拜佛,了愿积德。

祥云缭绕,仙风弥漫。

好山养好庙,好庙养高僧。

梵钟声彻三千界,鸡足名标第一山。

登一级台阶,磕一个头,一对青年夫妇,将一身的夙愿深深跪烙在登山青石阶上。

山连着山,寺挨着寺。一路走来,这对虔诚的年轻夫妇,感动得路边的野花也为之落泪。

没有哪种震撼比信仰给我的震撼更强烈,没有哪种身影比信徒朝拜的身影更坚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鸡足山上,烧香朝拜还愿修行的身影从未停歇过。善男信女们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每一次举手投足,他们用身体用心灵与佛交流。

佛是一种境界,澄清湛寂、清净自然的心境。

佛是一种哲学,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

佛是一种智慧,无明真如,无异境界,人人皆有菩提心,人人皆是佛。

佛教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有信仰,还包含了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传承,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佛讲究修心,修得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心清净到极处,就生智慧,就会觉悟。

让我也燃一炷香吧,袅袅的香火,是一种祈望,一种感恩,一种崇敬,一种托付。

悠然的晨钟按时敲响,飘越山峰,在半空绵绵不绝的回荡着,涤荡心灵。

在钟声的引领下,我随着早起看日出的人们奔向天柱峰。

睹光台上,我屏住呼吸。一轮火球在绚烂的彩霞簇拥下缓缓托出,神态安详,雍容富丽,樱红鲜艳而不刺目。

霞光辐照,金顶寺更加金碧辉煌,楞严塔愈发雄伟挺拔。

群山浴辉,峰峦隐隐,村落朦胧。极目远眺,青山幽谷绵延开阔,丛莽绿障与红墙碧瓦、殿阁亭台交相辉映。

天地正在苏醒,晓炯袅袅,大干世界又迎来晴朗灿烂的一天。

作家简介:

杨永平常用笔名沧江鱼,一个喜欢用脚和笔进行思考的彝族小伙。年参加工作,先教书,后进入机关,从事过8年文艺刊物编辑。年底开始尝试文学作品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民族文学》《南方周末》、《北京文学》、《人民政协》等余家刊物。数十篇作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刊物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奖。另有数篇作品入选《生活与哲学文选》、《时文选粹》、《中国人的鸡汤》等,及被《读者》、《小品文选刊》、《哲思》等刊物转摘。散文《恪守心灵的绿色》被多家省级刊物选为初高中生检测试卷阅读检测题。

此文摘自杨永平老师作品《行走沧江》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往期阅读”,感受更多杨永平老师心里壮阔雄伟的澜沧江情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