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从自我做起,从怨恨的泥潭中拔出双脚,坦然接受,容忍别人,才能救助、感化他人。

以包容度人的胸襟处事待人,既是修禅者修禅时必经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鸡足山的金华长老曾在洗心桥前以一颗包容的禅心,度化了一个大盗,使其彻底洗心革面,从善去恶,饭依正途。

对此,金华长老曾有偈语:“大慈大悲度众生,洗心桥上洗邪心。是非恩怨从此了,净心一滴悟道真。”这要求我们面对不公平,你不再怨恨,那么爱就开始了,美丽的世界也就出现在你眼前了。

生活确实如此,当你心、中的怨恨被爱取代以后,你再回过头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看待他人,生活将是多么美好。

包容对方,心存报恩之念,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面对社会中的种种挑战,面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和误解,都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包容,去感恩,从而深刻体悟人生,懂得生活的真谛。

包容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是人类所有美德当中最高尚的。包容是以自己的大度之心来唤醒别人心中的关爱和善良。对别人包容,你才会有慈悲之心。不要计较昔日的仇怨,用善感召“性本善”的人们。

对一个心中满是慈悲的人来说,包容就是人间最动人的情操。假如人人能够平心静气地去面对仇恨,放弃不必要的争斗,那么很多悲剧就不会上演,人生也将会呈现不一样的和谐景象。

人生百态,恩将仇报的事屡见不鲜,而有机会报仇却以宽容之心而放弃的人实在不多见。佛日:“一念境转。”

假如我们选择了包容,将仇恨的包袱丢弃,做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对方收获的是一份温暖,一丝光明,而我们自己同时也收获一份心灵的感动。

反之,假如我们选择了仇恨,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夹杂着黑暗。所以,以包容度人,当一个人具备善良的心,那么就能建立起宽容、豁达、热情、坚定等优秀品质,使自己在生活中变得坚强和无所畏惧。

王芳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业务员,有一次,她在外办事,搭乘计程车。当时,司机非常不高兴,因为王芳去办事的地方只有30元车资的路程,于是,司机猛踩油门,车子飞快地向前冲去。

一路上司机的脸就阴沉着,王芳也不敢说话,抵达目的地后,王芳拿出一张50元的钞票,平心静气地对司机说:“不必找零钱啦,非常谢谢你载我这个短程!”司机毫不客气,顺手把钞票抢过去了。

对此,王芳并没有生气,下车后仍旧态度友善,并再次向司机说声“谢谢”,然后替他关好车门才转身走。然而,王芳没走几步,就看到司机追上来,一边跑边喊,不知道要干什么。

这时,司机走到王芳的身边,把50元钞票递过来:“不要你的车钱,因为我刚才太粗鲁了!”双方相互推让了一会几儿,王芳最终让司机收下了那张钞票。

佛陀说:“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这就是包容度人的力量。

因为包容度人,我们才会善待周围的人,向他人道谢,说声挚诚的“谢谢”,竟能产生扭转情绪性的反应,这的确有点超出人们的预料。

显然,事例中的王芳绝不是付了超过车资的钱而感动了司机,而是王芳的包容,以及谦卑而诚恳地向司机道谢,才促使司机幡然省悟的。这就是“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的智慧。

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教人也教己,度己也度人。佛教说:“善因会结善果,恶因会结恶果。”包容不是对他人过失的纵容与包庇,它是一种美德,是以善心种慧根,以慧根结善果。

因此,现实生活中,对每个人来说,如果没有一颗包容度人,心存报恩之念的心,就不会开心,也不会幸福。

禅心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淡然无痕,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禅的踪,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那么他的思想、语言、行为都将是最真实的禅性的体现。我们不如苦苦追求佛道,有一颗包容别人的心,则步步是道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