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鸡足山)
关联阅读:
《,弥勒市弥勒寺》
《,弥勒市弥勒寺》续
《,过昆明圆通寺》
《,古城大理》
在大理古城苍山门外观看了盛大的三月节开幕式以后,贤淳并没有去看不远处赛马场地的赛马,也没有去崇圣寺拜佛绕塔(后来他再来大理的时候,去崇圣寺瞻仰三塔,并租了一辆自行车骑行一天绕洱海一圈)。毕竟他这次来大理的主要目的——朝礼禅宗祖师大迦叶尊者“守衣入定、待佛下生”的佛教圣山——鸡足山。
鸡足山,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贤淳从大理古城乘坐公交车回到大理火车站附近,找到了去往宾川县城的中巴。到了宾川县城,又上了去往鸡足山的车。离开县城坝子(高原上的平地)不久,他看到公路旁边的平地或者山坡上,很多地方都种满了葡萄。原来,宾川县在当时已经是滇西有名的葡萄产地。
中巴车沿着山路渐渐爬升,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整个足山的大山门——“灵山一会”牌坊。“灵山一会”四个大字,为已故中佛协前会长赵朴老所书。
“灵山一会”的历史渊源是这样的:当年世尊在灵鹫山拈花,无声说法,百万人天大众不明就里,而苦行第一的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公案。于是,世尊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大迦叶尊者。这也就是禅宗的源头。
(鸡足山“灵山一会”牌坊)
牌坊门柱两旁的影壁上写着“初登云路”四个大字。过了“灵山一会”的牌坊,车子又在蜿蜒盘旋的山道上开了一会儿,终于在石钟寺停车场停下来。这就来到了鸡足山半山腰的第一个核心寺院——虚云老和尚当年在鸡足山复兴的“祝圣禅寺”。
祝圣禅寺,原名迎祥寺,又名钵盂庵,系虚云老和尚亲自在国内外募化功德创建,清朝光绪帝赐名"护国祝圣寺",为山中为数不多的十方丛林之一。也是现在朝山僧人朝山挂单、参学的第一站。
明末崇祯年间,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鸡足山。在《徐霞客游记》有关鸡足山的部分中,只简单地提到迎祥寺。可见在明代,迎祥寺在当地众多寺庙中的地位还很一般。迎祥寺到清朝光绪年间时,已破败不堪。到宣统六年(公元年)后才得以重修,并改名为祝圣寺。
(鸡足山祝圣禅寺照壁)
说到祝圣寺,就不能不提到虚云老和尚。光绪三十年(公元年),虚云禅师先后应昆明筇竹寺和大理崇圣寺的邀请,到两所寺院讲经、传戒。结束之后,到他向往已久的佛教圣地鸡足山朝圣,并住进了早已无人居住的钵盂庵(钵盂庵)。
为了重修道场,虚云和尚在开始接待四方朝山者的同时,还亲自外出募化。光绪三十二年(年),虚云和尚进京请《龙藏》,得到光绪皇帝的恩准,除钦赐《龙藏》外,还御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等,同时对迎祥寺加赠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赐主持虚云和尚“佛慈洪法大师”之号,希望他回山传戒,护国护民。
光绪三十三年(年),虚云和尚领《龙藏》回云南途中,考虑到重建寺庙需要巨款,便绕道至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一路讲经说法、募化功德。在泰国讲经时,他跌坐入定,一定就是九天,轰动整个曼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市民,都来礼拜和捐款赠物。
宣统六年(年),虚云和尚用三百匹马日夜兼程把藏经和从东南亚募化的财物驮运回鸡足山。从此,虚云和尚募化修建的“护国祝圣禅寺”成为鸡足山十方丛林的大刹……
在祝圣禅寺大门外,有一座虚云老和尚雕像,外建有一座亭为雕像遮风挡雨。贤淳在入寺之前,先合掌绕老和尚雕像三匝,再恭敬顶礼三拜。然后才走进寺院大门,找到客堂,准备挂单入住。
(祝圣禅寺外虚云老和尚像)
知客师父笑着问贤淳从哪里来,贤淳说从滇东南弥勒寺来。
“你是在弥勒寺常住吗?”
“没有。只是去探访一位有缘的老师父。”
“那你原来在哪里常住?”
“黄梅四祖寺。”
“黄梅四祖寺?现在那边都忙得不得了,你怎么还有空出来朝山?”
“我离开四祖寺已经快一个月了,请问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你们老和尚四天前刚刚圆寂,我们住持和尚都去了。”
贤淳一下子愣在当地!原来就是他梦见老和尚的那天早上六点多,老和尚在黄梅四祖寺自在示寂。到八点钟,四川芦山大地震发生。(详见连载《,沙弥在路上》25)他当时只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并不确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四天之后,他到达鸡足山祝圣寺的时候,才真正确认老和尚圆寂这件事情的发生。
他都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到挂单寮房的。放好行囊之后,躺在床上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然后来到大殿后面的虚云老和尚舍利塔,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下,他伏在塔前的石头拜垫上,任泪水夺眶而出……
(祝圣禅寺外虚云老和尚舍利塔)
行者慧言受益请分享,闲钱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