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般涅槃经》等记载,为使众生明白“生老病死”等十二因缘法,佛于80岁时,示现涅槃。入灭前三个月,饱受头痛、背脊痛、痢血症等病痛之苦。
佛入灭后,佛弟子将何去何从呢?
当知,佛门最有资历继承佛陀衣钵的是舍利弗、目犍连。
奈何双贤先于佛三个月涅槃。“神通第一”尊者目犍连在王舍城外遭外道用石头砸死,“智慧第一”尊者舍利弗听闻佛将于三月后取大涅槃,以“不忍见”为由,先行入灭。
而作为佛钦定“绍隆佛统”的阿难尊者,虽得“多闻第一”之称,却在佛身边四十余年,竟然未能证道。自然也无法担当领导僧团之重任。
许多人说,还有“拈花一笑”的大迦叶啊。没错!在没有佛陀遗嘱的情况下,大迦叶被推选为佛的继承人。可惜,反对者不少。
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是,大迦叶继任后,佛弟子们纷纷舍戒还俗的故事!
据《佛般泥洹经》、《杂阿含经》等记载:佛于拘尸那迦取大涅槃,世间眼灭,佛陀尸骨未寒,就发生了“八王分舍利”的恶性事件。
为了让佛法久住,佛弟子们决议在佛门第一弘法圣地耆阇崛山(灵鹫山)举行第一次佛法集结。众人公推阿难为首,理由是“阿难随佛最久,于佛独亲。佛所教化,施为弘摸,阿难贯心无微不照,可受阿难法律。”
可大迦叶却以“阿难白衣,恐有贪心。隐藏妙语,不肯尽宣”为由,甚至要将阿难排除在法会之外。
于是,有许多弟子,尤其是释迦族人不爽了,当众“脱法服还归白衣”。
当然,事情并没有如此单纯,还有一个灾难性的外因。
许多佛弟子舍戒还俗,乃是因为佛涅槃后,雨季来临。按照僧团的戒律,需择地雨安居。那时,由于第一次佛法集结,佛弟子们都跑上了灵鹫山。
可不巧的是,当时的古印度发生了严重的天灾,百姓颗粒无收,连一家老小都养不活,到处都发生饿死人事件,国家连赈灾的能力都没有,哪里多余的粮食供养这成千上万张嘴呢?
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僧团想了些自救的办法:
一者是转移普通佛弟子,除参与集结的一千阿罗汉外,其余弟子向未受灾地区转移;
二者再制群食戒,坚决执行佛陀的过午不食,一日一食制度。注意:佛住世时虽主张“过午不食,一日一食”,却没制定为戒律,许多初学弟子可将乞讨的食物一分为数,进食多次。
尽管如此,僧团因饥饿、营养不良等因素产生的死亡率仍不在少数。
彼时,阿难尊者集结完经藏之后,便率领许多初学弟子去往南印度避难。去时还带着30个已证道弟子,可回来之时,只有几个小沙弥跟随。他们都是些没有去处的穷苦孩子,连那30得道比丘都舍戒还俗了。
大量人员出走,僧团威望江河日下,总是要有人来背锅。
于是,大迦叶当众呵责阿难,说比丘还俗是他这位领导者的过程,阿难在僧团中徒有虚名,跟他身边那些童子一样,只是没了去处才赖在佛门。
大迦叶的话可伤了一大批人,要知道,四部众中有许多都是释迦族人,尤其是比丘尼众,历来归佛之养母大爱道夫人与佛妃耶输陀罗掌管。尽管她们已随佛而去,可释迦族的威望犹在。
佛涅槃后,身具三十大人相的阿难尊者变成了释迦族的主心骨。如今灵魂人物被呵责如此,岂不令人愤慨?
于是,当众就有一名叫低舍的比丘尼出来怒怼:“摩诃迦叶本门外道,何以呵责阿梨阿难?”
“阿梨”就是“阿阇梨”,导师的意思。潜在的意思是,释迦族弟子只认阿难为导师,你大迦叶出身外道,并没有佛遗嘱传位,凭什么来领导我们?
故事的最后:虽然尊者阿难代为道歉,亦加剧了释迦族人背离大迦叶之心。随后,不少弟子因为天灾以及僧团内部矛盾,纷纷还俗。
大迦叶为平息矛盾,缓和了对阿难的态度,同意第一次佛法集结完成后,将佛门领导人的位置转交阿难。
当然,另有佛经说是,大迦叶时年已逾岁,佛涅槃后,无心于世,遂持佛所遗衣钵,入鸡足山等待下一尊佛当下来生弥勒尊佛出世……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25.html